《临江仙 河山亭留别钦叔裕之》
时间: 2025-01-26 03:05: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河山亭留别钦叔裕之
辛愿 〔金朝〕
谁识虎头峰下客,
少年有意功名。
清朝无路到公卿。
萧萧华屋,
白发老诸生。
邂逅对床逢二妙,
挥毫落纸堪惊。
他年联袂上蓬瀛。
春风莲烛,
莫忘此时情。
白话文翻译:
谁知道在虎头峰下的客人,
少年志向远大,想要成就功名。
在清朝,通往公卿的路却没有。
华丽的屋舍寥寥无几,
白发的老学子已无力追梦。
偶然相遇,对床共叙佳话,
挥笔落纸,作品令人惊叹。
未来的某年,我们一起去蓬瀛。
春风中,莲花烛光闪烁,
希望你别忘记此时的情谊。
注释:
- 虎头峰:指代特定的山峰,象征风景优美。
- 公卿:古代官员的称谓,表示高位。
- 华屋:形容华丽的房屋。
- 诸生:指读书人或学子。
- 蓬瀛: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的归宿。
- 莲烛:莲花形状的蜡烛,象征美好和吉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愿,金朝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达对理想和友谊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与友人分别之际,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临江仙 河山亭留别钦叔裕之》是辛愿在分别之际写下的一首词,诗中通过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友谊的深切感悟,流露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慨。开头以“谁识虎头峰下客”引入,既展现了诗人对自身身份的思考,也暗示了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诗人对自由的向往。接下来的“少年有意功名”则是对年轻时抱负的追忆,随即转入对现实的无奈,表达出对理想的追寻与现实的矛盾。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提到“邂逅对床逢二妙”,表达了友谊的深厚与珍贵。结尾的“春风莲烛,莫忘此时情”则是对未来的期许与祝福,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温暖与希望。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辛愿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识虎头峰下客:开篇以疑问引入,暗示身份和遭遇的孤独。
- 少年有意功名:表达年轻时的志向和抱负。
- 清朝无路到公卿:转折,强调现实的无奈。
- 萧萧华屋,白发老诸生:描绘环境和身边人的状态,象征时光流逝。
- 邂逅对床逢二妙:美好回忆的再现,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 挥毫落纸堪惊:写作的激情与才华的流露。
- 他年联袂上蓬瀛: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 春风莲烛,莫忘此时情:总结情感,寄予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朝无路到公卿”与“萧萧华屋,白发老诸生”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以“莲烛”象征美好的情谊。
- 拟人:春风的描绘,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对友谊的珍重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呈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虎头峰:象征险峻与美丽的自然风光。
- 公卿:理想的社会地位,象征追求的目标。
- 华屋:象征繁华与虚幻。
- 白发老诸生: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理想的破灭。
- 蓬瀛:理想的归宿与人间的桃花源。
- 莲烛:象征美好的情谊与祝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个意象不出现在诗中? A. 虎头峰
B. 白发老诸生
C. 长江水
D. 蓬瀛 -
诗中提到的“莲烛”象征什么?
A. 力量
B. 希望与美好
C. 忍耐
D. 竞争 -
诗人对现实的态度如何?
A. 满意
B. 无奈与失望
C. 绝望
D. 忽视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辛愿的《临江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盼,辛愿侧重于友谊与理想的交织,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感慨与思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金代文学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