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其二 瞻仰遵义会议会址及毛主席旧居》
时间: 2025-01-26 03:00:02意思解释
临江仙 其二 瞻仰遵义会议会址及毛主席旧居
作者: 王季思 〔近代〕
原文展示:
开罢中央三日会,四山晓色苍然。
曈曈日出彩云间。驱他浓雾散,春意满人寰。
主席当年留宿处,床头电话犹悬。
风灯想象照无眠。前人艰苦业,永与后人传。
白话文翻译:
中央会议结束三天,四周的山色在晨曦中显得苍茫。
阳光透过彩云初升,驱散了浓雾,春意洋溢在人间。
这里是主席当年住宿的地方,床头的电话依然悬挂。
我想象着风灯下的情景,难以入眠。前人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永远传承给后人。
注释:
- 中央三日会: 指的是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会议。
- 晓色苍然: 晨曦中的山色苍茫,形容清晨的气象。
- 曈曈日出: 曈曈形容晨光柔和而明亮,日出时透过云彩。
- 浓雾散: 形容早晨的雾气渐渐散去,象征新的开始。
- 主席: 指毛泽东,会议期间的主要领导者。
- 风灯: 形容当时的照明工具,象征着历史的回忆与思考。
- 艰苦业: 指前人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和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季思,近代诗人,致力于用古典诗词形式表达对社会历史的思考和感悟。其作品多体现对革命传统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许。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遵义会议会址和毛主席旧居的参观之际,诗人通过对历史遗址的瞻仰,表达对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精神的敬仰,和对当下历史使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临江仙 其二》以遵义会议为背景,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的变迁。首句“开罢中央三日会”,直接引入会议的历史背景,带领读者进入那个充满斗争与希望的年代。接下来描绘四周的自然景象,既是对美好春光的赞美,也是对历史沉淀下来的情感的寄托。
“主席当年留宿处,床头电话犹悬”,这一句将历史与现实连接起来,仿佛能看到毛主席当年的身影和所思所想。诗人通过“风灯想象照无眠”表露出对历史的沉思,夜不能寐,思绪万千,前人的艰苦创业并未被遗忘,而是成为后人前行的精神动力。
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美的描绘,也有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通过对革命历史的缅怀,诗人传达了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和对后人启示的期许,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开罢中央三日会”:暗示会议的重要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
- “四山晓色苍然”:描绘自然景象,营造出清晨的宁静与深邃。
- “曈曈日出彩云间”:展示了希望的曙光,象征着新的开始。
- “驱他浓雾散,春意满人寰”:寓意着历史的迷雾逐渐消散,春天的生机象征着新的希望。
- “主席当年留宿处”:强调历史遗迹的意义,连接时空。
- “床头电话犹悬”:细节描写,寓意着历史的延续。
- “风灯想象照无眠”:表达夜深人静时的思考。
- “前人艰苦业,永与后人传”:强调前辈的奋斗精神将永存。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春意满人寰”传达希望的情感。
- 拟人: “浓雾散”赋予自然以生机,象征历史的转折。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址的瞻仰,表达了对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精神的敬仰,强调历史的传承与责任,激励后人继续奋斗,延续革命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中央会议: 代表历史的转折点。
- 晨光: 象征希望与重生。
- 毛主席的旧居: 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纽带。
- 风灯: 代表过去的艰辛与思考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临江仙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风光
B. 历史回顾
C. 个人情感 -
诗中提到的“主席”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邓小平
B. 毛泽东
C. 周恩来 -
“床头电话犹悬”中的“电话”象征着什么? A. 现代化
B. 历史的延续
C. 联系的工具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by 白居易: 表达对历史与爱情的思考。
- 《静夜思》by 李白: 通过自然景象引发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季思的《临江仙》与李白的《将进酒》,虽主题不同,但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人研究》
通过上述内容,读者能够全面理解《临江仙 其二》的诗意与背景,提升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