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

时间: 2025-01-23 06:09:01

萧萧白发日盈头,镜里相看只自怜。

乱世有怀惟傀垒,余生无恙似神仙。

诗文妙处多真境,阅历深时已暮年。

久矣潜心独我见,尽将万事付天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怀
作者:柯鸿年 〔清代〕

萧萧白发日盈头,
镜里相看只自怜。
乱世有怀惟傀垒,
余生无恙似神仙。
诗文妙处多真境,
阅历深时已暮年。
久矣潜心独我见,
尽将万事付天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自己衰老的感慨与内心的独白。诗中提到,随着白发渐多,时光流逝,自己在镜中看到的只是无尽的怜惜。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心中充满了忧虑与思绪,然而,生活中的安宁让他感受到如同神仙般的自在。诗文的精妙之处,正是通过深厚的阅历而获得的,无论岁月如何流逝,心中所感悟的境界依然真实而深刻。长久以来,他将自己的心思埋藏在心底,把世间万事都归于自然的法则。

注释:

字词注释:

  • 萧萧:形容风声或景象,常用于表述凄凉之感。
  • 白发:象征衰老与时光流逝。
  • :只有,唯有。
  • 傀垒:指在乱世中所怀念的依托或寄托。
  • 余生无恙:余生平安无事。
  • 似神仙:形容自在、超脱的生活状态。
  • 妙处:精妙之处。
  • 真境:真实的境界。
  • 阅历深:经历丰富,见识广博。
  • 久矣:已经很久了。
  • 潜心:默默地用心。
  • 付天然:归于自然。

典故解析:

在诗中提到的“神仙”意象,常用来形容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状态,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柯鸿年,清代诗人,生于清代中期,活跃于文学创作领域。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思,作品常蕴含深刻的社会观察与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表现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与对社会现状的感慨。正值人生晚年,诗人通过自我审视来表达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感怀》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在岁月流逝、人生衰老之际的内心独白。开篇以“萧萧白发日盈头”引入,迅速将读者带入一种沉重的时光感,仿佛在瞬间揭示了衰老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紧接着“镜里相看只自怜”,强烈的自我怜惜之情流露无遗。诗人不仅在描写自身的老态,更在思考人生的意义。

“乱世有怀惟傀垒”一句,透出对动荡社会的无奈与思虑,似乎在暗示即使身处乱世,内心也需有一处安宁的寄托。而“余生无恙似神仙”,则展现了诗人渴望内心平静与安宁的愿望,神仙的意象更是理想生活的象征。

后面的几句则回归到诗歌的艺术性与个人的修养上,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经验的深刻理解,“诗文妙处多真境”表明了诗人在创作中所感受到的真实与深邃。最后“尽将万事付天然”则是对生活态度的升华,表现出一种对自然法则的接受与释然,体现出一种超脱与淡泊的心境。

整首诗透过个人的感怀,反映出对社会、人生的深切思考,再加上优美的语言与情感,令人读来感受到一种浓厚的人文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萧萧白发日盈头:描写了诗人白发渐多的状态,表达衰老的感受。
  2. 镜里相看只自怜:在镜中看见自己,产生了对自身衰老的怜惜之情。
  3. 乱世有怀惟傀垒:在动乱的时代,心中所怀念的仅有那份寄托。
  4. 余生无恙似神仙:虽然生活在乱世,但仍希望余生平安,过得如神仙般自在。
  5. 诗文妙处多真境:诗文中有很多精妙之处,能够感受到真实的境界。
  6. 阅历深时已暮年:随着岁月的积累,已经进入了晚年。
  7. 久矣潜心独我见:我已默默潜心很久,深藏自己的感悟。
  8. 尽将万事付天然:把所有事情都归于自然的法则,心中释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似神仙”比喻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对仗:如“诗文妙处多真境”与“阅历深时已暮年”形成对照,展现了诗人的思考深度。
  • 排比:在描述心理感受时,使用了排比的修辞,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衰老的思考以及对自然法则的接受,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体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豁达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发:象征衰老、时间的流逝。
  • 镜子:象征自我反思与内心的审视。
  • 神仙: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与内心的平静。
  • 天然:象征自然规律与生命的本质。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描述,更是对人生、社会与自然法则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发”象征着什么? A. 年轻
    B. 衰老
    C. 美丽
    D. 智慧

  2. “余生无恙似神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什么期望? A. 豪华
    B. 安宁
    C. 动荡
    D. 忧愁

  3. “尽将万事付天然”体现了诗人的什么态度? A. 抗拒
    B. 释然
    C. 忧虑
    D. 迷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感怀》与王之涣的《登高》,两者都反映了对人生与时光的思考,但《登高》更侧重于景色与情感的结合,而《感怀》则更关注内心的感受。

粗略解读:

王之涣在《登高》中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而柯鸿年则在《感怀》中通过自我反思与哲思,表达了一种对岁月无常的深刻感悟。两者在主题上虽有差异,但同样展现出古代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