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时间: 2025-01-11 10:14:57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蝶恋花
作者: 刘基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白水茫茫烟渺渺,原野高低,触处生芳草。
草绿花红人自老,有情争似无情好。
丧乱馀身欢意少,肠断江山,不肯留残照。
门掩黄昏寒料峭,角声吹起双栖鸟。
白话文翻译:
白色的水面一片茫茫,烟雾缭绕,原野起伏,四处都是芳草。
草绿花红,人却渐渐衰老,有情之人争不及无情之人来得自在。
经历了丧乱,余下的欢愉也少了,肠断心伤于江山,不愿再留恋那残余的夕阳。
黄昏时分,门已关上,寒意刺骨,角声响起,双栖的鸟儿也随之起飞。
注释:
- 白水:指水面泛白,象征无尽、苍茫的景象。
- 茫茫烟渺渺: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朦胧。
- 芳草:芳香的草,象征生机与美好。
- 有情争似无情好:有情之人因情感而受累,反而不如无情自在。
- 肠断江山:形容因国家动乱而感到心痛、忧伤。
- 寒料峭:形容黄昏时分的寒冷和凛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季高,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刘基在元末明初的动荡时代中创作了大量诗词,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文关怀。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注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蝶恋花》作于元末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国家面临危机。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往日繁华的追忆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蝶恋花》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词作。开篇以“白水茫茫烟渺渺”描绘了一个朦胧而辽阔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水与烟的结合,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渺小。接着,诗人通过“草绿花红人自老”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暗示着纵然外界美好,人也难逃衰老的命运。这种对比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丧乱馀身欢意少,肠断江山,不肯留残照”则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情感深度。诗人因国家的动乱而心痛,肠断的形象生动而直接,展现了对故国的深切思念与哀伤。最后两句“门掩黄昏寒料峭,角声吹起双栖鸟”则以黄昏的寒冷和角声的呼唤,营造了孤独与凄凉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词以自然景象引入,最终回归到个人的情绪,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洞察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其艺术特点在于情感的真挚与意象的丰富,形成了强烈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水茫茫烟渺渺:开头即设定了一个空灵的环境,水面与烟雾交融,给人以沉思的空间。
- 原野高低,触处生芳草:描绘出起伏的原野与生机盎然的草地,暗示生命的继续。
- 草绿花红人自老:对比自然的繁盛与人的衰老,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 有情争似无情好:探讨情感的重负,有情之人反而受累,更显无情的自在。
- 丧乱馀身欢意少:国家动乱使得个人欢愉减少,情感愈加沉重。
- 肠断江山:生动地表达了对国家的痛心与失落。
- 不肯留残照: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无奈抉择。
- 门掩黄昏寒料峭:描绘黄昏时分的冷清,象征孤独与失落。
- 角声吹起双栖鸟:角声的响起与双栖鸟的飞起,象征着离别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以“白水”与“烟”比喻生命的无常。
- 拟人:如“草绿花红”赋予草花以情感,反映人心。
- 对仗:如“丧乱馀身欢意少”与“肠断江山”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动乱的深切忧虑,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人情冷暖的深刻反思。尤其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及对现实孤独的无奈,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水:象征生命的渺小与无常。
- 芳草:代表生机与美好,体现自然的魅力。
- 黄昏:象征衰老、结束与孤独。
- 双栖鸟:象征离别与孤独,隐喻着对往日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白水茫茫”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热闹的城市
B. 荒凉的沙漠
C. 朦胧的自然
D. 繁华的花园 -
诗人认为“有情”与“无情”的区别是什么? A. 有情者更快乐
B. 有情者更痛苦
C. 无情者更孤独
D. 无情者更快乐 -
“丧乱馀身欢意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D. 厌倦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 《蝶恋花》vs《如梦令》:两首词均表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但《蝶恋花》更注重对国家动乱的感伤,而《如梦令》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柔情。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刘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