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路淳溪汪立义大学致知图二首
作者:杨万里 〔宋代〕
杏坛何物是家风,只在当人阿堵中。
谁作新图漏消息,淳溪溪上钓鱼翁。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杏坛究竟是什么,归根到底是在当下人的言行之间。
是谁在绘制新图,传递这些消息的呢?只见淳溪边的钓鱼翁。
注释
字词注释
- 杏坛:指讲学的地方,借指教育之地。
- 阿堵:指事物的根本,通常用于指称某种价值或意义。
- 漏消息:传递信息、消息。
- 钓鱼翁:钓鱼的老者,象征隐逸生活或闲适的生活方式。
典故解析
- 杏坛:历史上许多文人和教育家在杏树下讲学,象征着教化和传道的場所。
- 淳溪:可能是指一个自然景观,代表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与文人的理想生活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6-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反映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尤其擅长描绘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对当时教育和社会风气的反思中产生的,表达了对家风的思考和对教育的关注,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路淳溪汪立义大学致知图二首》通过简单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探讨了教育与家风之间的关系。诗的开头以“杏坛”引入,象征着教育与传承,而后与“阿堵”相连,强调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当下人的言行,这种深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教育的关注与责任感。诗中提到的“新图”与“漏消息”,暗示了时代的变化与教育的演进,诗人似乎在追问当前的教育是否真正传递了应有的道理。最后,诗人将视线投向“淳溪溪上钓鱼翁”,通过一个闲适的钓鱼者来表现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正如诗人理想中的教育应当带给人们的宁静与智慧。
整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教育的思考,也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态度的追求,充满了哲理与智慧,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杏坛何物是家风:杏坛代表教育的场所,诗人在思考教育与家庭风气的关系。
- 只在当人阿堵中:家风的本质在于当下人的行为和言语。
- 谁作新图漏消息:在质疑谁在创造新的教育理念和传递信息。
- 淳溪溪上钓鱼翁:指向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象征着宁静和淡泊名利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杏坛”比作教育的象征,传递了深刻的教育理念。
- 对仗:诗句之间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钓鱼翁象征着隐逸生活,也传达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教育与家风展开,强调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人的行为和风气,同时也反映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坛:象征教育和传承,提及家风的重要性。
- 淳溪:代表自然与宁静,象征理想生活的场所。
- 钓鱼翁:象征隐逸与闲适,反映出诗人对淡泊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杏坛”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然风光
B. 教育与传承
C. 家庭生活
D. 个人事业 -
诗中提到的“淳溪”最可能代表什么?
A. 繁华城市
B. 宁静的自然
C. 忙碌的生活
D. 教育场所 -
诗人对当前教育的态度是怎样的?
A. 积极向上
B. 无所谓
C. 反思与质疑
D. 追求名利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理想中隐逸的生活。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路淳溪汪立义大学致知图二首》与陶渊明的《饮酒》有相似之处,均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但杨万里更强调教育的作用,而陶渊明则更注重个人的自然生活。
- 在用词上,杨万里的诗更为哲理性,而陶渊明的诗则更具抒情性,展现了不同的风格与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