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宜人挽诗》

时间: 2025-01-27 04:01:52

门谱谁夸郡姓强,是家元自孝廉郎。

长来但识诗书贵,老去不知簪珥香。

吏部生涯瓶里粟,夫人宗事橐中装。

他年点检挈庵稿,宁愧欧公志薛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宜人挽诗

门谱谁夸郡姓强,是家元自孝廉郎。
长来但识诗书贵,老去不知簪珥香。
吏部生涯瓶里粟,夫人宗事橐中装。
他年点检挈庵稿,宁愧欧公志薛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门第谱系上,谁夸耀郡望姓氏强盛?其实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我这位孝廉的郎君。从小到大只知道诗书的珍贵,年老时却不再知晓那些华丽的装饰。吏部的生涯就像瓶中的米粒,吃不完的米,夫人的事务则装在袋子里。他年若有机会整理出庵堂的稿件,也不惧怕欧阳修和薛道衡的志趣。

注释

  1. 门谱:指家族的谱系或族谱。
  2. 郡姓:指有名望的家族和姓氏。
  3. 孝廉:古代对品德高尚的人的称呼,意为孝顺和廉洁。
  4. 簪珥:指用于装饰的簪子和耳环,象征华贵。
  5. 吏部:指古代官吏的管理机构。
  6. 瓶里粟:比喻生活的简单和朴素。
  7. 橐中装:指夫人所从事的事情,象征生活中的事务繁杂。
  8. 点检:整理、核查。
  9. 挈庵稿:指简单的文稿或书信。
  10. 欧公、薛杨:指的分别是欧阳修和薛道衡,都是著名的文学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110—约1170),宋代诗人,字子升,号西山,出生于今浙江省。魏了翁以其清新婉丽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怀,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情世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王宜人挽诗》是魏了翁为王宜人所作,此诗歌颂了王宜人的品德与人品,表达了对其的怀念与敬仰。在当时社会,士人对家族的看重和对个人品德的追求并存,魏了翁通过诗歌反映了这一社会背景。

诗歌鉴赏

《王宜人挽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展示了作者对王宜人的追忆与敬仰。整首诗在对比中推进,前半部分通过对家族谱系和个人品德的讨论,表达了对名门望族的质疑,强调了个人的德行才是最重要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对简单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作者的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

诗中的意象丰富,门谱、孝廉、簪珥等词汇不仅构建了一个古朴的文化氛围,也反映了作者对传统价值观的肯定与反思。同时,诗中提到的吏部生涯和夫人宗事,揭示了官场生活的单调与繁杂,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真挚而深沉,不仅是对王宜人的挽歌,更是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门谱谁夸郡姓强:质疑那些自夸门第的家族,暗示真正的价值在于个人的品德。
  2. 是家元自孝廉郎:强调家中最值得骄傲的是孝顺和品德高尚的郎君。
  3. 长来但识诗书贵:表达了自己从小就重视诗书的教养。
  4. 老去不知簪珥香:年老时不再追求华丽的装饰,体现了对物质的淡泊。
  5. 吏部生涯瓶里粟:比喻官场生活的简单与朴素,象征着物质的匮乏。
  6. 夫人宗事橐中装:指夫人忙于处理事务,暗示生活的繁琐。
  7. 他年点检挈庵稿: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希望能整理自己的文稿。
  8. 宁愧欧公志薛杨:虽不惧怕与名家相比,但内心仍有对他们的敬仰。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家族名望与个人品德进行了鲜明对比,突出了主题。
  • 比喻:将吏部的生涯比喻为“瓶里粟”,形象且生动地表达了生活的简单。
  • 排比:通过并列的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及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个人品德的重视,以及对繁华名利的淡泊态度。作者通过对王宜人的追思,反映了社会对于士人品德的追求与理想,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门谱:象征家族的传承与社会地位。
  • 孝廉:象征个人的德行与品格。
  • 簪珥香:象征物质享受与华丽生活。
  • 瓶里粟:象征简单朴素的生活。
  • 挈庵稿:象征个人的文化修养与志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宜人挽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孝廉”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官职
    • B. 品德高尚的人
    • C. 家族的称号
    • D. 诗词的体裁
  3. 诗中“瓶里粟”比喻的是?

    • A. 丰富的物质生活
    • B. 简单朴素的生活
    • C. 学识渊博的表现
    • D. 志向远大的理想

答案

  1. B. 宋代
  2. B. 品德高尚的人
  3. B. 简单朴素的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杜甫《春望》
  • 苏轼《赤壁赋》

诗词对比

王宜人挽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强调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繁华尘世的淡泊,前者通过对王宜人的追思,后者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反映出士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魏了翁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

以上内容为《王宜人挽诗》的详细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