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费参政挽诗
作者: 魏了翁
鼎鼐谁无宅,人间昼锦难。
秋风三径老,夜雨两峰寒。
有志时看剑,无心晚据鞍。
行藏付千载,反覆要人看。
白话文翻译:
谁没有自己的家呢?但在这个世界上,像白昼中的锦绣般的生活却是难以得到的。秋风中,三条小径已显得衰老,夜雨中,两座高峰似乎更加寒冷。年轻时有志向时,我会看剑,年老时无心则只想安坐于马鞍之上。生死行藏都交给千年以后,反复的事情只希望能被人所看重。
注释:
字词注释:
- 鼎鼐:古代的一种锅,象征着家。
- 昼锦:比喻美好的生活。
- 三径:指小路,暗指人生的道路。
- 无心:没有心思。
- 行藏:行踪和藏身之地,象征人生的选择和归宿。
- 千载:千年,指时间久远。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剑”和“鞍”常常被用来象征志向和安逸的生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彦辉,号了翁,宋代诗人,曾任官职,因其诗文才华而受到推崇。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为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了悼念费参政而作,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歌通过对比个人的家与世俗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首句“鼎鼐谁无宅”,开篇直入主题,探讨了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归属,但紧接着便转入“人间昼锦难”,说明理想生活的难以实现。秋风与夜雨的意象交替出现,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磨难。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从“有志时看剑”到“无心晚据鞍”,体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表现出对年轻时豪情壮志的追忆与对晚年安逸生活的无奈。最后两句“行藏付千载,反覆要人看”则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期待后人能够对自己的人生有所领悟与评价。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鼎鼐谁无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但不一定能过上理想的生活。
- 人间昼锦难:理想的美好生活在现实中难以实现。
- 秋风三径老:岁月的流逝让人生道路显得苍老。
- 夜雨两峰寒:夜晚的寒冷与孤独,象征人生的苦楚。
- 有志时看剑:年轻时有理想追求,志向高远。
- 无心晚据鞍:年老后无心追求,安于现状。
- 行藏付千载:人生的选择与结果,最终都交给时间。
- 反覆要人看:希望后人能理解和欣赏自己的经历与选择。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年轻时的志向与年老时的安逸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秋风、夜雨、剑、鞍等意象构建了诗的情境与情感。
- 象征:鼎鼐象征家庭与根基,剑象征理想与志向,鞍象征安逸与退让。
主题思想: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年轻与老年的思考,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鼎鼐:象征稳定的家庭与根基。
- 昼锦:象征美好的理想与生活。
- 秋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夜雨:象征孤独与内心的忧伤。
- 剑:象征年轻时的理想与志向。
- 鞍:象征年老时的安逸与退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鼎鼐谁无宅”表达了什么含义? A. 每个人都有家
B. 生活美好
C. 家庭不重要
D. 只关注理想 -
诗中提到的“有志时看剑”意味着什么? A. 有理想追求
B. 无心安坐
C. 生活无趣
D. 年轻无知 -
“行藏付千载”中的“行藏”指的是什么? A. 行走与停留
B. 人生的选择
C. 生活的意义
D. 时间的流逝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陶渊明的《饮酒》:追求隐逸生活与内心理想的表达。
诗词对比:
对比魏了翁的《费参政挽诗》和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涉及人生的追求与理想,但李白更强调豪放与放纵,而魏了翁则更沉静与思考,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魏了翁年谱》
- 《古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