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轩辞二章 其一》
时间: 2025-02-04 16:21: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桂树丛生兮轩之阳。
沐雨露兮含风霜。
王孙不归兮春草歇而不芳。
轩中之人兮寿而康。
折琼枝以为佩兮餐金粟以为粮。
轩中之乐兮乐无央。
白话文翻译:
桂树繁茂生长在轩的阳光下,
沐浴着雨露,承受着风霜。
王孙不归,春天的草儿也因此凋谢不再芬芳。
轩中的人们,健康长寿。
折下一枝香桂作为佩饰,
用金色的米粒作为粮食。
在轩中享受的快乐,真是无穷无尽。
注释:
- 桂树:桂花树,象征高洁和美好。
- 轩:指高楼或凉亭,通常是享受优雅生活的地方。
- 王孙:古代对贵族子弟的称呼,这里指代远行的人。
- 春草歇而不芳:春草枯萎而不再芬芳,暗示离别的伤感。
- 琼枝:指美好的桂枝,象征珍贵的事物。
- 金粟:指金色的米粒,形容粮食的珍贵。
典故解析:
“王孙不归”可引申为对游子归来的期待与思念,常见于古代诗词中,表达离别的情感。桂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长寿与繁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元代诗人,字仲翔,号天池,江西人。以诗词、书法著称,作品风格清新,常融入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桂轩辞》系列诗作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在当时社会背景中,诗人可能感受到对生活的追求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桂树的生长和轩中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友情的思念。诗中“王孙不归”的句子,点出离别的痛苦,而“轩中之人兮寿而康”则转向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健康长寿的向往。通过对比,诗人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期待。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在形式上,诗词结构严谨,韵律和谐,展现了杨维桢深厚的文学功底。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桂树丛生兮轩之阳: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桂树,营造出一种温暖的环境。
- 沐雨露兮含风霜:强调自然的滋养与考验,暗示生活的不易。
- 王孙不归兮春草歇而不芳:表达了对离去者的思念与春天的凋谢,情感上有一种失落感。
- 轩中之人兮寿而康:转向积极面,强调生活的美好与健康。
- 折琼枝以为佩:象征珍贵的事物,表达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 餐金粟以为粮:强调丰收与富足,传达出一种生活的满足感。
- 轩中之乐兮乐无央:表现轩中生活的愉悦,乐趣无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桂树、雨露等自然材料比作生命的滋养。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得诗意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与生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思念,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树:象征高洁的理想与品格。
- 轩:代表安逸的生活环境。
- 雨露与风霜:象征生活中的滋养与考验。
- 王孙:象征离去与思念的情感。
- 琼枝与金粟:象征珍贵与富足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王孙”指的是谁? A. 贵族子弟
B. 农民
C. 商人
D. 学者 -
“轩中之乐兮乐无央”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快乐无穷
C. 忧伤
D. 寂寞 -
桂树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高洁与理想
C. 友情
D. 离别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月下独酌》 - 李白
-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与《桂轩辞》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李白的诗更突出孤独与自由,而杨维桢的诗则强调生活的乐趣与期待。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杨维桢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