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古四十二首 其二十九》
时间: 2025-02-04 17:04: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览古四十二首 其二十九》
作者:杨维桢
韩信卜母地,旁置万人庐。
郭公卜邻水,长洲偶成墟。
千秋杨子窆,投弃同江鱼。
裸发何为者,厌魅开遽条。
孰借神丁火,焚却青囊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韩信在母亲的墓地旁边,建造了无数的房屋;郭公在邻近的水边,偶尔形成了荒村。千年的杨子已经埋葬,抛弃了与江水同游的鱼。为啥要光头呢?是因为厌倦了世俗的诱惑。谁借来神的火焰,焚烧了那些青囊里的书籍。
注释
- 卜母地:指为母亲选定墓地。
- 万人庐:意指建造的房屋众多。
- 郭公:指郭子仪,他在历史上以忠诚和智谋著称。
- 长洲:指长长的洲头,这里形容荒凉。
- 杨子:指杨意,可能是指杨贵妃或指某位历史人物。
- 青囊书:指书籍,青囊为古代书籍的装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维桢,元代诗人,字维桢,号雪窗,擅长诗词,风格独特,常常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元代,正处于社会动荡和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历史的镜头反映个人的生存状态和对历史的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历史人物韩信和郭公的命运为引子,探讨人生的意义和历史的沉浮。诗中描绘了繁华与荒凉的对比,韩信的伟大与郭公的隐逸,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历史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思考,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令人产生深思。通过对历史的追忆,诗人似乎在提醒后人珍惜眼前的生活,同时也不忘历史的教训,体现了一种历史的辩证思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韩信卜母地:描绘韩信为母亲选择墓地,显示了他对母亲的孝敬。
- 旁置万人庐:暗示韩信的功业和声望,众多房屋象征着他曾经的辉煌。
- 郭公卜邻水:提到郭公的隐逸生活,形成对比。
- 长洲偶成墟:长洲荒凉,反映出时光流逝后的衰败。
- 千秋杨子窆:历史的沉浮,杨子已逝,强调人生的短暂。
- 裸发何为者:提问反思,为何要选择放弃世俗。
- 孰借神丁火:探讨知识与智慧的关系,神火焚书象征着对传统的反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比喻人生的起伏。
- 对仗:整首诗用词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历史与人生的关系,反映出对名利的思考,强调历史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
意象分析
- 韩信:象征着忠诚与智慧的结合。
- 郭公:代表隐逸的理想,反映了对权力的厌倦。
- 长洲:象征荒凉与时间的流逝。
- 青囊书:象征知识与文化的积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韩信卜母地的意思是什么?
A. 选择墓地
B. 建造房屋
C. 追忆历史 -
诗中提到的“青囊书”指的是什么?
A. 书籍
B. 诗歌
C. 知识 -
诗中的“裸发”是指什么?
A. 光头
B. 头发
C. 裸体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可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探讨对历史与人生的不同理解。李白的豪放与杨维桢的沉思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强调享乐与豪情,后者则更注重对历史的反思与教训。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典故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