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已亥杂诗 299
作者: 龚自珍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任丘马首有筝琶,
偶落吟鞭便驻车。
北望觚稜南望雁,
七行狂草达京师。
白话文翻译
在任丘的马头旁有琴和琵琶,
偶尔放下吟唱的鞭子就停下了车。
向北望去是觚稜,南望是大雁,
七行狂草直达京城。
注释
- 任丘: 地名,位于河北省,是古代著名的马场。
- 马首: 指马的头部,这里可能指马车的起点。
- 筝琶: 指古筝和琵琶,两种传统乐器。
- 吟鞭: 指吟唱时用的鞭子,象征着诗意和音乐的结合。
- 觚稜: 古代的一种酒器,象征着文化和饮酒的场所。
- 狂草: 一种书法风格,象征着奔放和自由。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觚稜”与“雁”,代表着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与自然景色的结合。觚稜是饮酒作乐的象征,而雁则常常与行旅、思乡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字逸夫,号熙斋,清末诗人、政治家。他以诗歌和散文见长,特别对社会现象有敏锐的观察和批评。龚自珍的诗风豪放,常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朝中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个人感受,表达对时代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已亥杂诗 299》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诗作,诗人在简单的自然景物描绘中,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思索和对时代的感慨。诗的开头“任丘马首有筝琶”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场景,诗人在这里可能暗示着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热爱。接着“偶落吟鞭便驻车”,传达了一种悠闲和放松的心态,似乎在告诉我们,不必匆忙,享受当下的美好。
“北望觚稜南望雁”则通过简单的方位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心境。觚稜与大雁的对比,既表现了诗人对高雅生活的向往,也引发了对流动生活的思考。最后一句“七行狂草达京师”则以书法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文人风雅的向往,同时也包含了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在简练中透出丰富的情感,展现了龚自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文化的深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任丘马首有筝琶: 诗人描绘出任丘的马头旁,一种闲适的氛围,体现了文人生活的闲情。
- 偶落吟鞭便驻车: 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随性而止,享受当下的宁静。
- 北望觚稜南望雁: 通过北方的觚稜与南方的雁,展示了诗人开放的视野与心境。
- 七行狂草达京师: 以书法作为象征,表达了对文化的追求,以及对理想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 “北望”与“南望”,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 “七行狂草”比喻着诗人对文化的追求与热爱。
- 象征: 觚稜、雁、狂草等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传达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文化、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对时代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首: 象征着出发与旅程。
- 筝琶: 代表着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 觚稜: 象征着高雅的饮酒文化。
- 雁: 象征着思乡与流动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个词与“觚稜”相对应?
A. 琵琶
B. 酒器
C. 书法
D. 油画 -
诗中提到的“七行狂草”主要象征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文化的追求
C. 对社会的批判
D. 对家庭的思念 -
本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龚自珍《已亥杂诗 299》与李白的《静夜思》,前者关注对生活的思索,后者则着重于思乡情感,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时代与情感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龚自珍诗集》
- 《清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