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除后谩记所见》

时间: 2025-02-04 17:08:48

记注愆期已隔年,濡螭夹案谩云然。

惟余一事光千古,后殿前朝听直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真除后谩记所见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记注愆期已隔年,
濡螭夹案谩云然。
惟余一事光千古,
后殿前朝听直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对于过去一年错过的时光的感慨,似乎是与往事的回忆交织在一起。虽然已过去一年,但对于某些事情的记忆依然清晰。诗中提到的“光千古”则暗示了某种永恒的事物或情感,它将会跨越时间的长河。最后一句提及“后殿前朝”,可能暗示着与历史的对话,或是对过去的反思。

注释

  • 记注愆期: 意指在记载中提到的失误和过期。
  • 濡螭: 可能指代某种象征性物件,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理解。
  • 光千古: 形容某种精神、情感或历史的持久性。
  • 后殿前朝: 可能指的是历史的延续与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子文,号苍山,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以诗词、散文见长,其作品多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的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魏了翁的晚年,彼时他经历了许多历史变迁,个人的思考与历史的回顾交织在一起。通过这首诗,他希望表达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体现了魏了翁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对错过的时光的反思,表现了人对时间的无奈与珍惜。第一句“记注愆期已隔年”开头就直接点出了时间的主题,强调了过去一年中所经历的失误和遗憾。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对历史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往事的深切思考。尤其是“惟余一事光千古”,不仅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某种永恒的价值或情感的存在。

在结构上,诗歌前后呼应,形成了一种完整的情感表达。开头的感慨与结尾的历史对话相互映衬,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更深层的哲理性。诗中对时间与历史的思考,使得作品超越了个人的情感,成为了普遍的人生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记注愆期已隔年: 记载中提到的失误已经过去了一年,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2. 濡螭夹案谩云然: 可能暗指某种象征物,夹在案头,随意谈论。
  3. 惟余一事光千古: 唯一剩下的事情是那种跨越千古的光辉,代表持久的价值。
  4. 后殿前朝听直前: 在后殿与前朝的对话中,听取历史的教诲,向前看。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句之间有明显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隐喻: “光千古”隐喻某种永恒的情感或精神。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时间、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通过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愆期: 代表失去的时光,象征人生中的遗憾与错过。
  • 光千古: 象征永恒的价值与意义,体现了人类对于不朽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光千古”指的是什么?
    A. 物质财富
    B. 永恒的精神或情感
    C. 时间的流逝
    D. 个人的成就

  2. 诗人通过何种方式表达对时间的感慨?
    A. 直接叙述
    B. 通过历史的对话
    C. 描述生活琐事
    D. 写景抒情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在对时间与历史的反思上,魏了翁与苏轼的《赤壁赋》有相似之处,二者都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魏了翁的诗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而苏轼则更多地融入了对战争与历史的宏观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魏了翁诗文集》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