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其一》
时间: 2025-02-04 16:58: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正月春盘初献岁。
帽影鞭丝,罗拜人如市。
爆竹一声烟雾起。
几枝红烛消灯事。
记得少年扶半醉。
褦襶冲尘,评话开明寺。
三十年来风景异。
似看洛下伽蓝记。
白话文翻译:
在正月的初春,宴席上献上新年的美食。
人们像集市一样热闹,帽子在头上摇晃,马鞭在空中挥舞。
一声爆竹响起,烟雾弥漫开来。
几根红烛在灯下逐渐熄灭。
我记得年轻时喝得微醉,
穿着华丽的衣服在尘世中游荡,和朋友们在开明寺畅谈。
三十年来,风景已然不同。
仿佛又看到了洛阳的伽蓝寺的景象。
注释:
- 正月春盘: 指农历正月初的宴席,象征新年的开始。
- 帽影鞭丝: 描述人们在热闹场景中的样子,帽子摇晃,马鞭在手,十分生动。
- 罗拜: 指用罗布等布料包裹的拜祭,形容人们恭敬的样子。
- 开明寺: 是一座著名的寺庙,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
- 伽蓝: 指寺庙,特指佛教寺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贞吉(1660年-1730年),字宗华,号静庵,清代诗人,官至礼部侍郎。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为题材,反映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贞吉晚年,正值清朝康熙年间。正月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节日,诗中描绘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欢庆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诗歌鉴赏:
《蝶恋花 其一》通过描绘正月初春的热闹场景,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节日氛围。诗中使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如“帽影鞭丝”,“爆竹一声烟雾起”等,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又欢快的节日气氛,仿佛将读者带入到那个春意盎然的时刻。同时,诗人也不忘对往昔的回忆,年轻时的“扶半醉”和“评话开明寺”透露出一种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与感伤。三十年的时光已过去,风景已然变迁,这种对比也增添了诗的深度,让人思考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化。整体而言,此诗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情的怀古情怀,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正月春盘初献岁: 开头点明时间,正月的宴席象征着新一年的开始,充满了希望和喜庆。
- 帽影鞭丝,罗拜人如市: 描绘热闹的场景,形象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
- 爆竹一声烟雾起: 一声爆竹声响起,烟雾弥漫,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 几枝红烛消灯事: 描述了灯光逐渐消逝的情景,暗含时间的流逝。
- 记得少年扶半醉: 对年轻时光的怀念,表现出一种对过往的思索。
- 褦襶冲尘,评话开明寺: 记述年轻时的生活,展现了一种洒脱与自由。
- 三十年来风景异: 强调时间的变化,感慨岁月的无情。
- 似看洛下伽蓝记: 最后以洛下伽蓝寺的景象作结,表达出对往昔的深思。
修辞手法:
- 比喻: “帽影鞭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们的热闹情景。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韵律感。
- 排比: 描述场景时的多重细节,增强了意象的丰富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新年庆典的热闹场面,结合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化,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盘: 代表新年的开始,象征希望。
- 爆竹: 代表节日的庆祝,热闹的氛围。
- 红烛: 象征光明与温暖,同时也隐喻着时间的流逝。
- 伽蓝: 代表寺庙,象征着信仰与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帽影鞭丝”指的是? A. 人们的热闹场面
B. 自然风光
C. 宗教仪式
答案: A -
“三十年来风景异”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现在的满足
答案: B -
诗人在哪个场合回忆年轻时? A. 在寺庙
B. 在春盘宴席
C. 在山川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对比曹贞吉的《蝶恋花》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曹贞吉更偏重于对具体场景的描绘与个人的回忆,而苏轼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悟。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各有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