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时间: 2025-02-04 13:27:25

雁过天空书又误。

晓思憎花,夕思孤庭树。

醒醉商量无是处。

缄愁欲寄知何许。

巾上红冰弦上语。

修到灵仙,犹有伤离苦。

休去贪拈肠断句。

自家刻意思调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蝴蝶恋花
——何振岱

雁过天空书又误。
晓思憎花,夕思孤庭树。
醒醉商量无是处。
缄愁欲寄知何许。
巾上红冰弦上语。
修到灵仙,犹有伤离苦。
休去贪拈肠断句。
自家刻意思调护。

白话文翻译:

一只雁飞过天空,书信又错过了时机。
清晨思念恨那花,黄昏又想起孤独的庭院树。
醒来和醉后都无处可谈。
愁绪封存想寄却不知道寄往何处。
巾上红妆,弦上细语。
修炼到仙界,仍然有离别的痛苦。
不要贪恋那断肠的句子。
自己刻意调理心思。

注释:

  • : 指候鸟,常象征离别与思念。
  • 晓思憎花: 晓晨之时对花的怨恨,表现了内心的失落。
  • 缄愁: 封存愁苦,不愿外露。
  • 红冰: 指红色的装扮,冰冷的态度。
  • 灵仙: 传说中的神仙,象征理想的境界。
  • 肠断句: 意指因思念而心痛,句子如同断肠般。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灵仙”与“离苦”可追溯到道教文化,对修道和追求超脱的向往。同时,诗中反复出现的思念与孤独,反映了古人对于情感的细腻描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振岱,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涉及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描绘,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何振岱的个人经历中,反映了他对离别、思念的感慨,尤其是在历史动荡的背景下,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蝶恋花》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离愁的敏感。开篇通过“雁过天空书又误”便引入了离别的主题,雁象征着远行与再见,暗示着时间流逝和错过的情感。接下来的“晓思憎花,夕思孤庭树”,则通过对花与树的对比,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白天对花的憎恨,似乎是对美好事物的失望,而夜晚的孤独则加深了思念的情感。

“醒醉商量无是处”一语更是道出了诗人在醉与醒之间徘徊的无奈,愁绪缠绕,无法倾诉,形成了一种孤独的状态。接着“缄愁欲寄知何许”则流露出一种无处寄托的惆怅,愁苦固然难以言说,却又想要表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离别与思念的痛苦,诗人虽然追求超脱,但仍然无法摆脱内心的伤痛,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雁过天空书又误”: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错过的感觉。
    • “晓思憎花,夕思孤庭树”:白天和夜晚的情感对比,内心的纠结。
    • “醒醉商量无是处”:无论清醒还是醉酒,都无法找到倾诉的地方。
    • “缄愁欲寄知何许”:愁苦被封存,不知寄往何处。
    • “修到灵仙,犹有伤离苦”:即使追求理想境界,仍无法逃避离别的痛。
    • “休去贪拈肠断句”:劝诫自己不要沉迷于伤感的文字。
    • “自家刻意思调护”:最终还是要理顺自己的心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雁”与“书”的比较,表达了离别的无奈。
    • 对仗: 诗中有明显的对仗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揭示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代表美好与失落。
  • 庭树:象征孤独与守望。
  • 灵仙:代表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晓思憎花”中“思”字的意思是: A. 思考
    B. 思念
    C. 思想

  2. 诗中“缄愁欲寄知何许”意指: A. 愁苦无法言说
    B. 愁苦无处寄托
    C. 愁苦已被忘却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友情
    B. 离别与思念
    C. 诗歌创作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离愁与思念的主题。
  • 温庭筠的《菩萨蛮》:情感细腻,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对比,二者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何振岱更侧重于自我情感的剖析,而杜甫则更具历史背景的沉重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注》
  • 《古典诗词鉴赏》
  • 《何振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