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其十 十叠前韵,单题叶御衣黄图,中女盘临师曾本,并遗墨也》

时间: 2025-01-27 04:41:07

旧时宫衣梭似凤。

剪上花枝,夜永并刀冻。

更屑沉檀香到梦。

朝来催动看花鞚。

贵色不因多叶重。

肯似杨花,轻与邻翁送。

翰墨传芳闺阁共。

题名待补湖山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旧时宫衣梭似凤。剪上花枝,夜永并刀冻。更屑沉檀香到梦。朝来催动看花鞚。贵色不因多叶重。肯似杨花,轻与邻翁送。翰墨传芳闺阁共。题名待补湖山缝。

白话文翻译:

旧时的宫廷衣服如同凤凰一样精美,剪裁上花枝,夜晚里的寒冷似刀一样刺骨。更有那沉香的气味飘入梦中,早晨来时催促着我去看花的绳带。那华贵的颜色并不因为枝叶繁茂而显得沉重,岂不是像杨花一样轻盈,与邻家的老翁互相赠送。翰墨传递着芬芳,闺阁之中共享。这题名还需补充湖山的缝隙。

注释:

  • 宫衣:指的是古代宫廷中的衣服,通常华美、精致。
  • 梭似凤:比喻衣服的精美,如同凤凰一般。
  • 沉檀香:沉香木的香气,常用以形容香气浓郁。
  • 花鞚:指花的绳带,用于装饰或绑扎。
  • 贵色:指华丽的颜色。
  • 杨花:杨树的花,轻盈飘散,常用来比喻轻灵。

典故解析:

“宫衣”与“凤”象征着古代女性的高贵与优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的追求。沉香的使用也显示了对香气的重视,香气在古代文化中往往与高雅和文人气质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华,清代诗人,生于文人世家,擅长诗词。他的诗作多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常表现出对生活、自然和人情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在清代宫廷文化背景下创作,表达了对古典美的向往和对当时社会风俗的反思。诗中融合了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情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思考。

诗歌鉴赏:

《蝶恋花 其十》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和优美意象的词作,姚华通过对古代宫衣和香气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对古典美的追求与向往。诗的开头便以“旧时宫衣”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接着提到“夜永并刀冻”,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夜晚的寒冷,这一意象不仅渲染了环境的冷清,也暗示了情感的孤独。

在“贵色不因多叶重”一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强调了真正的华贵并不在于外表的繁华,而在于内心的轻盈与自在。这一理念在整首诗中贯穿始终,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本质的反思与追求。

最后,诗人以“翰墨传芳”结尾,展现了对文化和艺术的推崇,表达了希望将这种美好与他人分享的愿望。整首诗既有对古典美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姚华细腻而深邃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旧时宫衣梭似凤:引入古代的宫廷服饰,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衣服的华美。
  2. 剪上花枝,夜永并刀冻:描绘了寒冷的夜晚,暗示了孤独与思念。
  3. 更屑沉檀香到梦:沉香的气息带来梦中的幻影,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4. 朝来催动看花鞚:早晨的到来催促着诗人去欣赏花的美丽。
  5. 贵色不因多叶重:强调真正的华贵在于内心的轻盈,而非外表的繁华。
  6. 肯似杨花,轻与邻翁送:将自己的情感比作杨花,轻盈而自在。
  7. 翰墨传芳闺阁共:传递文化与艺术的美好,强调了分享的重要性。
  8. 题名待补湖山缝:期待为自己的作品增添更多的内容与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宫衣比作凤凰,形象生动。
  • 对比:贵色与叶重的对比突出内外在的不同。
  • 意象:沉香、花鞚等意象丰富了诗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典美的向往、对内心真情的追求和对文化艺术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悟与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宫衣:象征华贵与美丽。
  • 沉香:代表高雅和文化的象征。
  • 杨花:象征轻盈和自由。
  • 花鞚:象征自然和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宫衣”象征着什么?

    • A) 生活的繁忙
    • B) 古代的高贵与优雅
    • C) 自然的美丽
  2. “贵色不因多叶重”这句的意思是:

    • A) 多叶的花色更美
    • B) 真正的华贵在于内心的轻盈
    • C) 颜色的种类越多越好
  3. 诗中使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

    • A) 拟人
    • B) 比喻
    • C) 排比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姚华《蝶恋花 其十》 vs 李清照《如梦令》

两首词都体现了对美的追求和细腻的情感,姚华的词更侧重于对古典美的描绘,李清照则更加关注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出女性的柔情与坚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是对《蝶恋花 其十》的全面解析和鉴赏,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美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