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和达和木香词》
时间: 2025-01-26 23:46: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和达和木香词
作者: 吕思勉
清明过了,看亭亭架畔,素娥青女。
为爱春寒偏耐冷,栽向檐前几树。
娇额曾涂,檀心未谢,香雪闲飞舞。
归来燕子,锦棚却爱低护。
容我十日清狂,慎家庭院,记年时豪素。
日暖风和三月尽,开也便伤迟暮。
梅蕊分香,蔷薇作伴,却惹封姨妒。
金钱千万,玉英买向何处。
白话文翻译
清明节过后,看那亭亭的花架,白色的嫦娥和青色的女儿。
因为喜欢春寒而偏爱寒冷,栽种了几棵在檐前。
娇嫩的面容曾经涂抹过,檀香心未曾凋谢,香雪悠闲地飞舞。
归来的燕子,在华丽的棚子里却低头守护。
让我在这清狂的十天里,慎重对待家庭院,记得当年的豪放与朴素。
阳光温暖,风和日丽,三月渐尽,花开却惹人伤感晚年。
梅花分散着香气,蔷薇作伴,却引来封姨的妒忌。
钱财再多,玉石又能买到哪里去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亭亭: 形容花架高高耸立。
- 素娥: 白色的花朵,通常指梅花。
- 青女: 指青色的花朵,可能指蔷薇。
- 檀心: 檀香的心,象征香气。
- 封姨: 可能是指某种对美好事物的嫉妒。
典故解析:
- 清明: 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春季,象征着春回大地。
- 燕子: 归来的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思勉(1884—1947),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对中国古代文学有深刻的研究与造诣。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融入历史文化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清明节后,春暖花开的季节,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念奴娇·和达和木香词》展现了诗人在春天的清明节后,面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机和美感的春日景象。开头的“清明过了”,便引入了时节的变化,紧接着“亭亭架畔,素娥青女”,通过描绘亭亭而立的花架,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温柔。
诗中反复出现的“香”,不仅仅是对花香的赞美,更是对春天气息的感受。诗人对春寒的偏爱,体现了对自然的独特理解。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开始回忆过去的种种,尤其是“记年时豪素”,让人感受到一种对岁月流逝的惋惜。诗歌的最后,金钱与玉英的浮华,反映出一种对物质的无奈。
整首诗在细腻的意象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深沉的思考,既有对春日美好的向往,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明过了,看亭亭架畔,素娥青女。
表达了时节的转换,描绘了亭亭的花架和盛开的花朵,象征春天的到来。 -
为爱春寒偏耐冷,栽向檐前几树。
说明诗人对春寒的偏爱,选择在檐前栽种花木,表达一种对春天的独特情感。 -
娇额曾涂,檀心未谢,香雪闲飞舞。
描述花朵的娇嫩与香气,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
归来燕子,锦棚却爱低护。
燕子的归来象征春天的生机,锦棚的低护则表现了一种保护与温暖。 -
容我十日清狂,慎家庭院,记年时豪素。
表达对家庭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往昔豪放生活的怀念。 -
日暖风和三月尽,开也便伤迟暮。
暗示时间的流逝,春天的美好终将过去。 -
梅蕊分香,蔷薇作伴,却惹封姨妒。
梅花和蔷薇的香气引起嫉妒,象征着美的竞争。 -
金钱千万,玉英买向何处。
对物质的反思,表达一种对金钱与人生意义的疑惑。
修辞手法:
- 比喻: “梅蕊分香”比喻梅花的香气,表现其美丽。
- 拟人: “归来燕子”赋予燕子以情感,营造春的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出内心的情感与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明: 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素娥: 代表纯洁与美丽的事物。
- 香雪: 传递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归来燕子”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秋天的来临
C. 冬天的寒冷 -
诗人对春寒的偏爱反映了什么情感?
A. 对冷的厌恶
B. 对春天的向往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对比吕思勉的《念奴娇》和李白的《月下独酌》,虽然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吕思勉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生活的感悟,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孤独与对酒的依赖,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词选》
- 《吕思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