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时间: 2025-01-27 03:16: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阳恁好,正秋清天色,水容如泻。野阔风高香雾满,采菊无人同把,堪笑渊明,蓬头曳杖,吟赏东篱下。孤风远韵,至今犹作佳话。争似太守才贤,慈祥恺悌,赋政多闲暇。千里江山供胜践,尊俎延登儒雅。只恐相将,吹花春宴,不许斯民借。花嘲便坐,尚怀方外司马。
白话文翻译:
重阳节的美好,正是这清秋的天色,水面如同倾泻而下。广阔的野外,风高气爽,香雾弥漫,采菊的人无人同伴,真让人想起陶渊明,他蓬头垢面,拄着拐杖,在东篱下吟咏赏花。孤独的风声传来,至今仍然是美好的传说。比起那位太守,他才华横溢,和蔼可亲,治理政务时总有闲暇。千里江山供他游玩,尊贵的宴席延请他品尝雅趣。只怕一旦相聚,春宴吹花,将不允许百姓借此欢庆。即便坐下嘲笑花儿,也仍怀念那位超然物外的司马(司马迁)。
注释:
- 恁:如此,这样。
- 水容如泻:水面如同倾泻而下,形容水面清澈。
- 堪笑渊明:值得一笑的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田园而闻名。
- 孤风远韵:孤独的风声,延绵的韵律,指代诗的意境。
- 太守:指地方官员,特指有才华的知府。
- 千里江山供胜践:千里江山为他提供游玩的场地。
- 尊俎延登儒雅:在宴席上延请他品尝美食,显得儒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端节,宋代诗人,字景华,号清庵,生平不详,但以诗才著称,尤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成于重阳节,重阳节是传统节日,象征长寿与团圆,诗中通过对美好秋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思考。
诗歌鉴赏:
《念奴娇》是一首充满秋日气息的词作,诗人以重阳节为背景,描绘了清秋的美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诗中通过采菊、吟咏等意象,抒发了对陶渊明式隐逸生活的向往,渴望远离喧嚣,追求内心的宁静。同时,诗人也在对比中体现了对官场的讽刺,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和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重阳节的美好不仅在于自然的景色,更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诗人高远的情怀与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阳恁好,正秋清天色:重阳节的美好,正是清秋的天色,展现出季节的特点。
- 水容如泻:形容水面清澈,似乎在倾泻,表现秋天的清爽。
- 野阔风高香雾满:广阔的野外,清风徐来,香气四溢,描绘出秋天的景象。
- 采菊无人同把:采菊的人独自一人,表现孤独的情感。
- 堪笑渊明:陶渊明的隐逸生活令人忍俊不禁,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 孤风远韵,至今犹作佳话:孤独的风声仍在传唱,体现了诗歌的恒久性。
- 争似太守才贤:与太守相比,诗人对理想官员的描绘,展现对官场的批评。
- 千里江山供胜践:千里江山的自由游玩,表现对政治的无奈。
- 尊俎延登儒雅:宴席上的雅致,体现了文化的追求。
- 只恐相将,吹花春宴:担心相聚的欢乐会被限制,表现对自由的渴望。
- 花嘲便坐,尚怀方外司马:即使如此,仍怀念那位追求自由的历史人物(司马迁)。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水容如泻”来形容水面清澈。
- 对仗:如“野阔风高,香雾满”,展现了对称美。
- 拟人:将风声赋予情感,表现诗中的孤独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世俗的批判,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阳:象征长寿与团圆。
- 秋天:代表成熟与收获。
- 菊花:隐喻高洁的品格,陶渊明的隐逸生活。
- 风:象征自由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重阳节象征着什么? A. 秋天的收获
B. 长寿与团圆
C. 春天的生机
D. 夏天的热情 -
诗中提到的“太守”主要指什么? A. 地方官员
B. 文人雅士
C. 隐士
D. 农民 -
“采菊无人同把”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孤独
B. 喜悦
C. 愤怒
D. 失落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强调隐逸生活的乐趣,与沈端节的《念奴娇》相呼应,都是对自然的赞美与对官场的批判。
- 李白的《将进酒》则展现了另一种豪放与对人生的态度,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选读》
- 《诗词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