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陪陈梦庚诸子游佛教台还饮桥东草堂》
时间: 2025-04-27 20:04: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佳赏因君得,怜予大隐情。
花龛传海梵,草阁送江声。
言就竹林宴,欣从菊径行。
龙山千载客,徒有孟嘉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欣赏是因为你而得,怜惜我这隐者的情怀。花龛传递着海上的梵音,草阁传来江水的声音。言语中邀请在竹林中宴饮,愉快地从菊花的小径上行走。龙山上千年来的客人,只有孟嘉的名声留存。
注释:
- 佳赏:美好的赏识。
- 君:指朋友或知己。
- 怜予:怜惜我。
- 大隐情:隐者的情怀。
- 花龛:供奉花卉的架子,象征佛教文化的氛围。
- 海梵:海上的梵音,指佛教的声音。
- 草阁:草搭的阁楼,象征自然和安静的环境。
- 江声:江水的声音,代表自然的和谐。
- 竹林宴:竹林中的宴会,象征隐逸生活。
- 菊径:菊花的小路,象征清雅和纯洁。
- 龙山:地点,历史上有许多文人雅士在此聚会。
- 孟嘉名:孟嘉是历史上著名的隐士,寓意名声的流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欧大任,明代诗人,生于文人聚集的时代,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深刻。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九月重阳节,诗人陪同友人游览佛教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流畅的语言,表现了诗人与友人游览佛教台的场景。开头两句,诗人以“佳赏因君得”表达对友人陪伴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隐者生活的思考,令人动容。接下来的两句通过“花龛传海梵,草阁送江声”,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氛围,展现出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与沉醉。
后半部分则转向与友人的欢聚,提及竹林宴和菊径行,表现出一种闲适、怡然自得的隐逸生活。最后一句“龙山千载客,徒有孟嘉名”不仅点出历史的沧桑,也深刻反映出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强调了真正的隐逸者在历史长河中的孤独和无奈。这首诗在意境上达到了宁静和深远,情感上则体现了对友谊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佳赏因君得:我能欣赏这些美好,都是因为有你在身边。
- 怜予大隐情:你怜惜我作为隐者的情感。
- 花龛传海梵:花坛上流传着海浪般的梵音,营造出一种佛教的氛围。
- 草阁送江声:草阁传来江水的声音,增添了自然的和谐。
- 言就竹林宴:提及竹林中的宴会,暗示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
- 欣从菊径行:愉快地从菊花的小径上漫步,表现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龙山千载客:千年来在龙山聚集的客人,历史悠久。
- 徒有孟嘉名:只有孟嘉的名声留存,反映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花龛”与“草阁”,“海梵”与“江声”,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隐者的生活情趣。
- 比喻:将佛教文化与自然结合,寓意深远。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友人情谊的珍视,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名士的反思,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龛:象征佛教文化和自然的和谐。
- 草阁:代表隐逸生活的安静与舒适。
- 竹林:象征清雅和隐逸的环境。
- 菊径:代表高洁的品格与淡泊。
- 龙山:象征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佳赏因君得”是什么意思?
- A. 诗人因朋友的陪伴而欣赏美好
- B. 诗人独自欣赏
- C. 诗人对自然的赞美
-
“龙山千载客”中的“龙山”指代什么?
- A. 一位历史人物
- B. 一座名山
- C. 一种生活方式
-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 A. 渴望
- B. 超然
- C. 迷茫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欧大任的《九日陪陈梦庚诸子游佛教台还饮桥东草堂》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侧重于描绘自然的美,而欧大任则更注重友人间的情感交流。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