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行》

时间: 2025-01-27 04:11:37

春日飞,春野寂,红朋碧友元胎湿。

东风著意寒食时,游丝粘人困无力。

小铃犊车宴堤沙,凤箫惊落琼英花。

荒坟颓颓啼夕鸦,草荒月黑鬼思家。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春日行

作者: 王郁 〔金朝〕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春日飞,春野寂,红朋碧友元胎湿。
东风著意寒食时,游丝粘人困无力。
小铃犊车宴堤沙,凤箫惊落琼英花。
荒坟颓颓啼夕鸦,草荒月黑鬼思家。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日子飞快地过去,春野显得静寂,红色的朋友和碧色的朋友都在湿润的原野上。
东风温柔地吹来,正是寒食时节,游丝轻轻地粘附在身上,令人感到无力。
小铃铛的犊车在堤岸上宴饮,凤箫声响惊动了落下的琼花。
荒凉的坟墓上,夕阳中乌鸦悲鸣,草木荒废,月黑之夜,游子思念家乡。

注释:

  • : 形容春日的迅速流逝。
  • : 寂静,安静。
  • 红朋碧友: 形容春日里色彩斑斓的景象。
  • 寒食时: 纪念节日,通常在清明前后。
  • 游丝: 春天的柳丝,轻柔飘动。
  • 犊车: 小牛车,象征田园生活。
  • 凤箫: 一种乐器,传递出春天的音律。
  • 琼英花: 美丽的花,象征春天的繁华。
  • 颓颓: 倾斜不正,形容坟墓的荒废状态。
  • 思家: 思念家乡,游子的情感。

典故解析:

  • 寒食节: 传统节日,祭祀先人,象征对逝者的怀念。
  • 游丝: 引申自古诗中描写春天的细腻和柔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郁,金朝诗人,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他的诗歌风格质朴自然,常用细腻的描写表现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反映了作者对春日景象的感受,同时夹杂着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春日行》以春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美丽与生机,同时又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开篇的“春日飞,春野寂”即传达出春天的流逝与大自然的静谧,形成鲜明的对比,引起读者的深思。诗中描写的“游丝粘人困无力”更是将春日的轻柔与无力感巧妙结合,表现出春天的温暖中潜藏的惆怅。

在后面的描写中,犊车、凤箫、琼英花等意象交织在一起,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恬淡与欢乐。然而,诗的最后两句“荒坟颓颓啼夕鸦,草荒月黑鬼思家”则是情感的转折,荒凉的墓碑与游子的思乡情绪形成鲜明的对照,表达了深切的孤独感与对故土的怀念。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深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日飞,春野寂: 春天的日子如飞逝般快速,春野显得格外寂静。
  2. 红朋碧友元胎湿: 色彩斑斓的春花在湿润的土地上生长。
  3. 东风著意寒食时: 东风在寒食节的时节轻柔地吹拂。
  4. 游丝粘人困无力: 柳丝轻轻地附着在身上,令人感到无力。
  5. 小铃犊车宴堤沙: 小牛车在沙堤上聚会,展现春日的生活气息。
  6. 凤箫惊落琼英花: 凤箫的声音打扰了落下的美丽花朵。
  7. 荒坟颓颓啼夕鸦: 荒凉的坟墓上,夕阳下乌鸦悲鸣。
  8. 草荒月黑鬼思家: 荒草丛生,月色昏暗,游子思念故乡。

修辞手法:

  • 比喻: “春日飞”比喻春天的短暂。
  • 拟人: “游丝粘人”赋予游丝以人的特征。
  • 对仗: 诗中多处用典雅的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生机,同时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逝去岁月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日: 象征生机与希望。
  • 游丝: 代表春天的柔和与轻盈。
  • 犊车: 体现农村生活的朴实与自然。
  • 琼英花: 象征春天的繁荣与美丽。
  • 荒坟: 代表孤独与思念,暗示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食时”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清明节
    • B. 端午节
    • C. 中秋节
  2. “游丝粘人困无力”中的“游丝”是指什么?

    • A. 柳丝
    • B. 花瓣
    • C. 雾气
  3. 诗的最后一句“草荒月黑鬼思家”中的“鬼”指的是什么?

    • A. 鬼魂
    • B. 游子
    • C. 乌鸦

答案:

  1. A. 清明节
  2. A. 柳丝
  3. B. 游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对人生和孤独的思考。
  • 杜甫的《春望》:描绘春天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与王郁《春日行》的对比:
    • 王维的诗更注重山水意境的描绘,展现自然的静谧与深邃。
    • 王郁则通过春日的细腻描写,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乡情绪。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金朝诗人王郁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