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驿丞王圭文玉尝逮事故郎中颜希古求诗为走笔书一绝》

时间: 2025-04-29 10:13:16

芙蓉江上晓维舟,雨洗波光碧玉秋。

来岁维舟应忆汝,春风杜若满芳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康驿丞王圭文玉尝逮事故郎中颜希古求诗为走笔书一绝
作者: 张以宁 〔明代〕
芙蓉江上晓维舟,
雨洗波光碧玉秋。
来岁维舟应忆汝,
春风杜若满芳洲。

白话文翻译:

在芙蓉江上,清晨时分我乘舟而行,
雨水洗净了波光,映出碧玉般的秋色。
明年再乘舟时,定会想起你,
春风中,岸边杜若花开满芳洲。

注释:

  • 芙蓉江:指一种水域,常与荷花(芙蓉)相联,象征美丽宁静的环境。
  • 晓维舟:清晨时的船只,体现出清新与宁静的意境。
  • 雨洗波光:形容雨水冲刷后,水波反射出清澈的光泽。
  • 碧玉秋:借用“碧玉”来形容秋天的清澈和美丽。
  • 杜若:一种花,常见于水边,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芳洲:指芳香的洲滩,意指春天时花香四溢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以宁,明代诗人,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张以宁与友人游历南康地区时,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友谊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晨舟行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开头“芙蓉江上晓维舟”一句,描绘了清晨的江面,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接着“雨洗波光碧玉秋”,雨后的江面波光粼粼,映照出秋天的清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第三句“来岁维舟应忆汝”,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暗示着未来的相聚与思念。最后一句“春风杜若满芳洲”,则是对明年春天的期待,充满了生机与希望。整首诗自然流畅,意象鲜明,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友情的深切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清晨时分,诗人乘舟在芙蓉江上,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第二句:雨水洗净了江面,波光如碧玉般闪耀,展现了秋天的清新。
    • 第三句: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和对友人的思念。
    • 第四句: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暗示着生机与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波比作碧玉,增强了视觉的美感。
    • 拟人:通过“应忆汝”赋予了舟与友人之间的人性化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流畅且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憧憬。

意象分析:

  • 芙蓉江:象征着美丽与宁静的自然环境。
  • 秋色:代表着成熟、收获和思考的季节。
  • 杜若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暗示未来的美好。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芙蓉江”象征什么?
      • A. 宁静的水域
      • B. 战争的场所
      • C. 忧伤的别离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友谊的珍视
      • C. 对未来的恐惧
    3. “春风杜若满芳洲”中,杜若象征什么?
      • A. 秋天的萧瑟
      • B. 春天的生机
      • C. 夏天的热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同样描写自然景色与旅途中的思考。
    • 杜甫《春望》:表达对春天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待。
  • 诗词对比

    • 比较张以宁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鹿柴》,都涉及自然景色的描写,但张以宁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情感关系,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孤寂与哲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