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霭霭寒烟澹落晖,
几行官柳绿成围。
长安春色浑无赖,
鶗鴂声声唤客归。
白话文翻译:
在淡淡的寒烟中,夕阳的余晖显得格外柔和,几行官柳青翠环绕着。长安的春色实在令人心生无奈,黄鹂声声不断,仿佛在召唤客人回归。
注释:
字词注释:
- 霭霭:形容雾气弥漫的样子。
- 寒烟:寒冷的烟霭,指春天的薄雾。
- 澹:清淡,朦胧的样子。
- 落晖:夕阳的余晖。
- 官柳:特指长安的柳树,通常指春天的柳树。
- 无赖:无奈、无可奈何。
- 鶗鴂:即黄鹂,是一种鸟,鸣声清脆悦耳。
典故解析:
本诗描绘了长安春天的景象,诗中提到的“长安”是古代重要的都城,诗人描绘的自然景色与黄鹂的鸣唱,典型地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春天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瓒,清代诗人,字子长,号寒泉,生于江苏,官至知县。其诗风清新淡雅,常描绘自然景色,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春季,正值作者在长安时,春天的气息令他感怀,既有对美好春光的赞美,也有对归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马上口占》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诗人以“霭霭寒烟”开篇,给人以朦胧而清新的感觉,急速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春日氛围。接着通过“几行官柳绿成围”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柳树的绿意与寒烟形成鲜明对比,带出春天的温暖与生机。长安春色的“浑无赖”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无奈和惆怅,似乎在表达对春天短暂的感慨。最后,随着“鶗鴂声声唤客归”,黄鹂的鸣唱不仅是对春天的歌唱,更象征着归乡的召唤,传达出一种思乡的情感。整首诗以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生动呈现了春天带来的美好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霭霭寒烟澹落晖:描绘了春天清晨的烟雾和夕阳的余晖,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几行官柳绿成围:柳树的青翠环绕着,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长安春色浑无赖:长安的春色却让人感到无奈,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惆怅。
- 鶗鴂声声唤客归:黄鹂的鸣叫似乎在召唤远方的游子,回归故乡。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霭霭寒烟”比喻春天的气氛,增强诗意。
- 拟人:黄鹂的鸣叫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传达思乡之情。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烟:象征春天的朦胧与清冷。
- 官柳:代表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春色:象征生命的回归与时光的流逝。
- 鶗鴂:象征思乡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官柳”指的是什么?
A. 桃树
B. 柳树
C. 梧桐
D. 梅树 -
“长安春色浑无赖”中的“无赖”是什么意思?
A. 快乐
B. 无奈
C. 悲伤
D. 期待 -
诗中提到的“鶗鴂”指的是什么动物?
A. 燕子
B. 黄鹂
C. 麻雀
D. 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张瓒更注重表达内心情感的细腻,而王之涣则偏向于壮阔的自然景象,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