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日无堪只欢嗟,谁教九日事豪华。
寂寥难落方山帽,烂熳抚开野菊花。
闻道鹤鸾趋镐燕,忍将鸿雁听边笳。
古来感慨今朝甚,苦雨凄风助我赊。
白话文翻译:
每天都让人感到无奈,只能叹息,谁让九月九日的节日如此盛大。
孤独难以卸下头上的方山帽,野菊花却在温暖的阳光下绽放。
听说仙鹤和鸾鸟朝着镐京飞去,难忍心中与鸿雁一起听那边的笛声。
古往今来感慨颇多,今天的苦雨和凄风更是让我感到忧伤。
注释:
字词注释:
- 无堪:无奈,不值得忍受。
- 欢嗟:欢喜与叹息。
- 豪华:奢华,盛大的庆典。
- 寂寥:孤独,冷清。
- 方山帽:古时文人所戴的帽子。
- 烂熳:形容花开得鲜艳,灿烂。
- 鹤鸾:指仙鹤和仙鹤类的鸟,象征高洁。
- 镐燕:古代的地方名,象征繁华之地。
- 边笳:边地的笛声,象征远方的思念。
典故解析:
- 九日:指重阳节,古人认为九月九日为“重阳”,是尊老敬老的日子,常有登高、赏菊等活动。
- 方山:象征文人雅士的气质,方山帽是古代读书人所戴的帽子,象征身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说之,字用之,号濂溪,宋代诗人,曾任官职,尤以诗词见长。他的诗风清新流畅,常蕴含哲理,兼具抒情和叙事。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重阳节,反映了作者对节日的感慨以及年华流逝的无奈,表达了对孤独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九日》这首诗通过重阳节的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深切感受。诗的开头以“日日无堪只欢嗟”作为引子,直接点明了节日的氛围,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生活的无奈与叹息,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寂寥难落方山帽”,不仅描绘了作者的孤独感,也提升了诗的整体意境。
接着,作者通过“烂熳抚开野菊花”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虽然内心孤独,但依然能在自然中找到一丝慰藉。接下来的“闻道鹤鸾趋镐燕”,不仅展现了对高远境界的向往,也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名利的追求与无奈。最后一句“古来感慨今朝甚”,将感慨置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令整首诗在叹息中升华,凸显出人生苦短、时光易逝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日无堪只欢嗟:每天都令人无奈,心中只剩下叹息。
- 谁教九日事豪华:谁让这重阳节如此奢华热闹。
- 寂寥难落方山帽:孤独的心情难以卸下文人的帽子。
- 烂熳抚开野菊花:虽然孤独,但在阳光下欣赏野菊花的绚丽。
- 闻道鹤鸾趋镐燕:听说仙鹤和鸾鸟飞向繁华之地。
- 忍将鸿雁听边笳:忍不住与鸿雁一起聆听远方的笛声。
- 古来感慨今朝甚:古往今来,感慨特别多。
- 苦雨凄风助我赊:苦雨和凄风更增添了我的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独与风雨相联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心境。
- 拟人:将自然景象拟人化,给人以情感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重阳节的描写,反映了人生的无奈与孤独,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菊花: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坚韧,尽管环境艰苦,依然绽放。
- 鹤鸾:象征高洁与追求,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渴望。
- 方山帽:象征文人的身份,也暗示了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A. 春节
B. 中秋节
C. 重阳节
D. 端午节 -
“寂寥难落方山帽”中的“方山帽”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孤独
C. 名望
D. 传统 -
诗中提到的“烂熳”形容的是怎样的景象? A. 寒冷
B. 烂漫
C. 严肃
D. 凄凉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维
- 《秋夕》 - 杜牧
诗词对比: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描写重阳节,但更强调思乡之情。
- 《秋夕》:描绘秋天的孤独与宁静,情感基调相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十九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