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二十一首)》

时间: 2025-01-26 04:46:14

吾爱闵仲叔,幽居翳茅茨。

应辟思济世,利禄岂其私。

进当致尧舜,退则老蒿藜。

焉能犬马豢,以为天下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吾爱闵仲叔,幽居翳茅茨。
应辟思济世,利禄岂其私。
进当致尧舜,退则老蒿藜。
焉能犬马豢,以为天下嗤。

白话文翻译:

我热爱闵仲叔,他隐居于茅草屋中。
他应该是为了拯救世界而隐退,利禄何曾是他的私心。
若前进应当如尧、舜那样,退隐则可以安享晚年。
怎么能像犬马那样被驱使,成为世人的嘲笑呢?

注释:

  • 闵仲叔:指的是古代的隐士,可能特指闵子骞,号称“仲叔”,以其高尚情操而闻名。
  • 翳茅茨:隐蔽的茅草屋,表示隐居生活。
  • 应辟:应当隐退。
  • 利禄:指利益和俸禄,这里指个人的私利。
  • 尧舜:古代贤君,尧舜代表了理想的政治理想。
  • 老蒿藜:指老年时安逸的生活。
  • 犬马豢:比喻被人驱使,像犬马一样被利用。

典故解析:

  • 尧舜:尧和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明君,象征着理想的统治者,他们的治国理念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 犬马:常用来比喻低贱的地位或被人支配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字伯温,号季高,明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军事家,因其才华横溢而受到皇帝的重用。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历史、社会的思考,强调为民服务的理想。

创作背景:

《咏史》系列诗作是刘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反思,这首诗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鄙视,反映出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闵仲叔”的赞美,传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表现出对社会的关切与理想的追求。诗人首先提到闵仲叔的隐居生活,说明他选择远离世俗,专心于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接着,诗人提到真正的隐者应是为了拯救社会,而非追求个人私利,借此抨击了当时社会上那些追名逐利的人。最后,诗人以“犬马豢”作结,强调不应沦为他人的工具和笑柄,反映出一种高洁的情操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在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揭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爱闵仲叔:表达了对隐士的敬仰,暗示诗人自己也有类似的理想。
  • 幽居翳茅茨: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环境,象征简单而宁静的生活。
  • 应辟思济世:指出隐士的价值在于思考并服务于社会。
  • 利禄岂其私:强调隐士的追求不应是个人的利益。
  • 进当致尧舜:隐喻着理想的政治目标,希望自己能效法古代明君。
  • 退则老蒿藜:隐退后可享受安稳的生活。
  • 焉能犬马豢, 以为天下嗤:质疑那些被利用的人,强调应有的独立性与尊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士与犬马对比,表现出隐士的高尚与世俗人的低贱。
  • 对仗:如“进当致尧舜,退则老蒿藜”,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及对世俗名利的批判。诗人希望人们能追求更高的理想,而不是沦为他人的工具。

意象分析:

  • 闵仲叔:象征隐士的高尚情操。
  • 茅茨:代表简朴与宁静的生活。
  • 尧舜:象征理想的统治者与政治理想。
  • 犬马:象征被支配与低贱的生存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闵仲叔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尧
    • B. 闵子骞
    • C. 刘基
  2. 诗中提到的“犬马”用来比喻什么?

    • A. 高洁的人
    • B. 低贱的地位
    • C. 隐士的生活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追求理想人格
    • C. 隐居生活的无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隐士生活的美好。

诗词对比:

  • 陶渊明 vs. 刘基: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偏向于对自然的赞美,而刘基则注重理想人格的追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刘基的《咏史》全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