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兴 其四十八》

时间: 2025-01-11 15:05:30

秋高潦水涸,旻天亦凄清。

枯箨响悲音,羁虫振馀声。

曀曀落日晖,惨惨游子情。

风林无定枝,驰车鲜安旌。

自愧匪贤达,默默嗟其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高潦水涸,旻天亦凄清。
枯箨响悲音,羁虫振馀声。
曀曀落日晖,惨惨游子情。
风林无定枝,驰车鲜安旌。
自愧匪贤达,默默嗟其生。

白话文翻译:

在高秋的天空中,水面干涸,天空也显得凄清。
枯黄的芦苇发出悲哀的响声,流浪的虫子在余音中颤动。
夕阳的余晖洒下,游子的心情愈加惨淡。
风吹树林,树枝摇摆不定,行驶的马车缺少了安宁的旗帜。
我自愧不如那些贤达之人,默默感叹自己的人生。

注释:

  • 潦水:指的是雨后积水或小河。
  • 旻天:指晴朗的天空。
  • 枯箨:枯萎的芦苇。
  • 羁虫:指依附于植物或漂泊的虫子。
  • 曀曀:形容夕阳的光辉。
  • 惨惨:形容凄惨的样子。
  •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
  • 驰车:快速行驶的马车。
  • 安旌:安稳的旗帜,象征着安定和安全。
  • 匪贤达:不如贤达之人,表示自己的自卑。

典故解析:

在古代诗词中,游子常常被用来表达思乡之情,尤其是在孤独和艰难的旅途中。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游子的心情,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我的反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士衡,号千岩,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风豪放,作品常表达对时事的关心与个人的感慨。

创作背景:

《旅兴》系列诗作反映了刘基在旅途中的感受与思考,尤以游子心境为主线,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旅兴 其四十八》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传递出游子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愁苦。诗的开头两句“秋高潦水涸,旻天亦凄清”通过描绘秋天的干涸与凄凉,立刻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下来的“枯箨响悲音,羁虫振馀声”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枯萎的植物和孤独的虫子共同发出悲伤的声音,象征着游子的心境。

在“曀曀落日晖,惨惨游子情”中,夕阳的余晖映照出游子的凄惨情绪,游子随着日落而愈感惆怅。紧接着“风林无定枝,驰车鲜安旌”描绘了风吹动树枝的无常,象征着旅途的不稳定与不安。最后两句“自愧匪贤达,默默嗟其生”则是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与自愧,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对智慧的向往。

整首诗在结构上前后呼应,意象鲜明,情感真挚,表现了游子在旅途中的思乡情怀和对人生的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与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高潦水涸,旻天亦凄清:描绘秋天的高远天空和干涸的水面,营造出一种清冷的环境。
  2. 枯箨响悲音,羁虫振馀声:枯萎的芦苇发出悲凉的声音,流浪的虫子在此环境中发出微弱的声响,象征孤独和无奈。
  3. 曀曀落日晖,惨惨游子情:夕阳的余辉照射下,游子心中的苦闷与孤独更加显著。
  4. 风林无定枝,驰车鲜安旌:风吹动树枝,行驶的马车缺乏稳定的方向,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漂泊。
  5. 自愧匪贤达,默默嗟其生:表达对自己不如贤达之人的自愧与对人生的默默叹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枯箨响悲音”,将枯箨与悲音相联系,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如“羁虫振馀声”,虫子仿佛有了情感,增添了孤独的氛围。
  • 对仗:前后句之间的对称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游子的孤独和对人生的感慨展开,表达了深沉的思乡情和对自我价值的反思,展现了游子在旅途中的无奈与自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天:象征着凋零与思念。
  • :象征着生命与流动,也暗示着游子的漂泊。
  • 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虫子:象征着孤独与无助。
  • 马车:象征着旅途与生活的奔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潦水”指的是什么? A. 河流
    B. 雨后积水
    C. 池塘
    D. 井水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游子”主要表达了对____的思念。

  3. 判断题:这首诗描绘了温暖的春天场景。(对/错)

答案:

  1. B
    2.故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与刘基:两位诗人在表达游子思乡情绪上均有深刻的描绘,但杜甫更侧重于社会现实的反映,而刘基则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刘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