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苏州 其七》

时间: 2025-04-28 02:16:10

满地寒风满面尘,荒烟白草旧通津。

晏安酖毒俱亡国,可但西施解误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地寒风满面尘,
荒烟白草旧通津。
晏安酖毒俱亡国,可但西施解误人。

白话文翻译:

满地都是寒风,脸上满是尘土,
荒凉的烟雾和白色的杂草遮盖着旧时的渡口。
晏安和酖毒这两个亡国之事,如今都已成为过去,
但西施却能解开人们的误解与心结。

注释:

  • 满地寒风:指寒冷的风吹遍大地。
  • 满面尘:脸上沾满了尘土,表明环境的恶劣。
  • 荒烟白草:荒凉的烟雾和白色的杂草,描绘出一幅凄凉的景象。
  • 旧通津:指过去通行的渡口,这里暗示着往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
  • 晏安:指晏婴,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与“酖毒”呼应,象征着亡国的悲剧。
  • 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传说中的美女,常用来象征爱情与误解。

典故解析:

  • 晏安酖毒:晏婴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因其聪明才智而受人推崇;酖毒则指的是一种毒酒,象征着国家的覆灭与悲剧。
  • 西施:作为美女的象征,西施的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她被用作政治工具,导致了吴国的灭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景休,号伯温,元代文学家、政治家,参与了元末明初的历史变革,曾为明太祖朱元璋的谋士。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政治意识。

创作背景:

《过苏州》一诗是在刘基游历苏州时写成的,反映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深思。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荒凉的景象,表达对过去繁华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满地寒风满面尘”开头,展现了一幅寒冷而荒凉的画面,仿佛一切都被时间和历史所遗忘。这种景象不仅反映了自然的严酷,也隐喻了社会的动荡与失落。接下来的“荒烟白草旧通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沧桑感,旧渡口的荒凉象征着曾经繁华的消逝,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无情和时间的流逝。

诗的后两句转而提到晏安和酖毒,这两个历史典故不仅承载了个人的悲惨命运,也象征着国家的覆灭。最后一句“可但西施解误人”则是对西施的赞美与寄托,意味着即使历史再怎么悲惨,仍可期待爱情与美的力量。西施的存在象征着对人性的理解与宽容,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人性深邃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典故的结合,展现了刘基对时局的敏锐观察与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兼具了悲伤与希望的情感,令读者深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满地寒风满面尘:描绘出一幅寒风四起、尘土飞扬的景象,传达出环境的恶劣。
  2. 荒烟白草旧通津:旧时的渡口已经荒废,烟雾缭绕,白草生长,象征着过往的繁华已成过往云烟。
  3. 晏安酖毒俱亡国:晏安与酖毒的结合,暗示历史上有才之士与毒酒相伴,导致国家的覆灭,表现出对历史的沉痛反思。
  4. 可但西施解误人:最后提到的西施,虽然历史悲剧,但仍寄予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寒风与尘土比喻动荡的社会环境。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西施作为美的象征,代表了对人性与爱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典故的结合,探讨了国家的兴亡和个人的命运,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对人性的温暖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风:象征着冷酷的现实。
  • 尘土:代表着历史的积淀与时间的流逝。
  • 荒烟白草:象征着失落与哀伤。
  • 西施:代表着美与爱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晏安”是谁? A. 一位政治家
    B. 一位诗人
    C. 一位将军

  2. “荒烟白草旧通津”中的“旧通津”指的是什么?
    A. 旧时的市场
    B. 旧时的渡口
    C. 旧时的宫殿

  3. 西施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战争
    B. 美与爱情
    C. 国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
  • 《滕王阁序》 by 王勃

诗词对比:

《春望》和《过苏州》都有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深思,但《春望》更加强调对国破家亡的直接感受,而《过苏州》则通过历史典故与具体意象结合,展现了更为复杂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基与明初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