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堤曲 其一》

时间: 2025-01-26 01:50:53

浓绿疏黄总古新,六桥风日更精神。

柳腰似欲争游妓,莺舌分明唤醉人。

暖谷蒸香疑作雨,芳蹊吹汗不沾尘。

洛妃谩欲淩波出,曹植荒唐恐未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堤曲 其一 袁宏道 〔明代〕 浓绿疏黄总古新,六桥风日更精神。 柳腰似欲争游妓,莺舌分明唤醉人。 暖谷蒸香疑作雨,芳蹊吹汗不沾尘。 洛妃谩欲淩波出,曹植荒唐恐未真。

白话文翻译:

浓密的绿叶和稀疏的黄叶总是古老而又新鲜,六桥上的风景和阳光更加生动。 柳树的细腰似乎想要与游走的妓女争艳,黄莺的鸣叫声清晰地唤醒了沉醉的人。 温暖的谷地中香气蒸腾,仿佛要化作雨水,芳香的小径上行走,汗水也不会沾染尘埃。 洛神似乎想要踏波而出,但曹植的荒唐故事恐怕未必真实。

注释:

  1. 浓绿疏黄:形容树叶的颜色,浓密的绿色和稀疏的黄色。
  2. 六桥:指杭州西湖上的六座桥,这里泛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3. 柳腰:比喻柳树的细长枝条,这里用拟人手法形容柳树的柔美。
  4. 游妓:指游走的妓女,这里比喻柳树的柔美。
  5. 莺舌:比喻黄莺的鸣叫声。
  6. 暖谷:温暖的谷地,这里指风景宜人的地方。
  7. 洛妃:指洛神,古代神话中的美女。
  8. 淩波:踏波而行,形容洛神的轻盈。
  9. 曹植:三国时期文学家,曾作《洛神赋》,描述洛神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诗人,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西湖边的美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西湖边的景色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美景的魅力。诗中“浓绿疏黄”描绘了树叶的色彩,而“六桥风日”则进一步点明了地点和时间,增添了诗意。柳树和黄莺的描绘,不仅增添了生机,也隐喻了春天的活力和美好。后两句通过对洛神的想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带有一丝超脱现实的意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浓绿疏黄总古新”:描绘了树叶的色彩,浓密的绿色和稀疏的黄色,给人一种古老而又新鲜的感觉。
  2. “六桥风日更精神”:六桥上的风景和阳光更加生动,增添了诗意。
  3. “柳腰似欲争游妓”:柳树的细腰似乎想要与游走的妓女争艳,用拟人手法形容柳树的柔美。
  4. “莺舌分明唤醉人”:黄莺的鸣叫声清晰地唤醒了沉醉的人,增添了生机。
  5. “暖谷蒸香疑作雨”:温暖的谷地中香气蒸腾,仿佛要化作雨水,形容风景宜人。
  6. “芳蹊吹汗不沾尘”:芳香的小径上行走,汗水也不会沾染尘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7. “洛妃谩欲淩波出”:洛神似乎想要踏波而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8. “曹植荒唐恐未真”:但曹植的荒唐故事恐怕未必真实,带有一丝超脱现实的意味。

修辞手法:

  1. 拟人:如“柳腰似欲争游妓”,将柳树拟人化,形容其柔美。
  2. 比喻:如“莺舌分明唤醉人”,将黄莺的鸣叫声比喻为唤醒沉醉人的声音。
  3. 对仗:如“浓绿疏黄”与“六桥风日”,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西湖边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带有一丝超脱现实的意味。

意象分析:

  1. 浓绿疏黄:描绘了树叶的色彩,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变化。
  2. 六桥风日:点明了地点和时间,增添了诗意。
  3. 柳腰:用拟人手法形容柳树的柔美,象征着春天的活力。
  4. 莺舌:将黄莺的鸣叫声比喻为唤醒沉醉人的声音,增添了生机。
  5. 暖谷蒸香:形容风景宜人,象征着春天的温暖和美好。
  6. 洛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象征着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浓绿疏黄”描绘了什么? A. 花朵的颜色 B. 树叶的颜色 C. 天空的颜色 答案:B

  2. “六桥风日更精神”中的“六桥”指的是什么? A. 杭州西湖上的六座桥 B. 北京颐和园的桥 C. 苏州园林的桥 答案:A

  3. 诗中“柳腰似欲争游妓”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4. “洛妃谩欲淩波出”中的“洛妃”指的是什么? A. 古代神话中的美女 B.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角色 C. 古代历史人物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与袁宏道的诗有相似之处。
  2. 杨万里《小池》: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小池边的景色,与袁宏道的诗风相近。

诗词对比:

  1.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与袁宏道《踏堤曲 其一》:两者都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 杨万里《小池》与袁宏道《踏堤曲 其一》:两者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杨万里的诗更多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细节的观察和感悟。

参考资料:

  1. 《袁宏道诗集》:收录了袁宏道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