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霁雪好风光,恰是相逢时节。
酒量不禁频劝,便醉倒人侧。
严城更漏夜厌厌,应有断肠客。
莫问落梅三弄,喜一枝曾折。
白话文翻译
这场雪后晴朗的风景,正是我们相逢的好时节。
酒量不佳的人频频劝酒,结果醉倒在他人身旁。
城市的钟声在夜里响起,令人感到无聊,应该有些心碎的人在这里。
别问那落梅的三声叹息,喜悦的是曾经折下的一枝梅花。
注释
- 霁雪:指雪后天晴的景象,形容天气清新。
- 相逢时节:指适合相聚的时节。
- 酒量不禁:酒量不好的人难以拒绝劝酒。
- 便醉倒人侧:结果醉倒在别人身边。
- 严城:指城池,可能暗指某个具体的城市。
- 更漏夜厌厌:夜深时钟声更替,感到无聊。
- 断肠客:思念或失意的人。
- 落梅三弄:指梅花凋落的声音,表达伤感。
- 喜一枝曾折:喜悦的是曾经折下的梅花,寓意珍惜曾有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觌,字幼安,号梦阮,南宋时期的词人,擅长词作。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风格清新流畅,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自然与人事,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伤。
诗歌鉴赏
《好事近》是一首描绘春雪后的美好情景与人们相聚的词作。开头的“霁雪好风光”便传达出一种新鲜和明亮的感觉,暗示着生活中的美好时刻。相逢时节的描绘让人感受到温暖与欢聚的气氛,酒桌上的劝酒场面则表现了人们的亲密关系。然而,接下来的醉酒情节又让这幅温馨的画面略显沉重,展现了人生的无奈和脆弱。
“严城更漏夜厌厌”一句,暗示了城市的孤独和夜晚的无聊,似乎在提醒人们,在热闹的表象下,仍然潜藏着孤独的心情。而“断肠客”的出现,则给这幅画面增添了一层悲伤的色彩,表明有些人因情感的伤痛而无法释怀。
最后一句“莫问落梅三弄,喜一枝曾折”则是对过往的回忆与珍惜。虽然落梅带来伤感,但曾经的美好却让人感到欣慰与喜悦。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体现了人们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霁雪好风光:描绘了雪后晴天的美丽景色,传递出清新和愉快的心情。
- 恰是相逢时节:正值团聚的好时光,呼应了前句的美好景色。
- 酒量不禁频劝:酒桌上的热情氛围,让人难以拒绝。
- 便醉倒人侧:醉酒后失态,增添了一丝幽默与无奈。
- 严城更漏夜厌厌:城市的孤独感,夜深人静时的烦闷。
- 应有断肠客:暗示有些人因为心事重重而感到悲伤。
- 莫问落梅三弄:不必去追问那些伤感的事。
- 喜一枝曾折:珍惜曾经的美好,即使时光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落梅三弄”,用声音比喻伤感。
- 拟人:钟声被赋予情感,表现夜的孤独。
- 对仗:如“酒量不禁频劝”与“便醉倒人侧”,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雪后美景与相聚的场景,展现了人生的美好与无奈,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逝去情感的思念。
意象分析
- 霁雪:象征着新的开始和清新的心情。
- 酒:象征着人际关系的亲密与欢聚。
- 梅花:象征着美好与伤感,既有欣赏的价值,也有失落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霁雪”指的是什么?
A. 雪后的晴天
B. 只下雪
C. 暴风雪
D. 冬天 -
“断肠客”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A. 快乐的人
B. 忧愁的人
C. 孤独的人
D. 忙碌的人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生活的热爱
B. 对过去的怀念与珍惜
C. 对未来的展望
D. 对自然的描绘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曾觌的《好事近》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但曾觌则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李清照则更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与思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词曲选》
- 《词源与词韵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