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事近 仰赓圣制
作者: 曾觌 〔宋代〕
摇飏杏花风,迟日淡阴双阙。
丝管缓随檀板,看舞腰回雪。
龙舟閒舣画桥边,须趁好花折。
频劝御杯宜满,正清歌初阕。
白话文翻译:
春风轻轻吹拂着杏花,阳光透过双阙显得柔和。
乐声悠扬,随着檀板的节拍,我们欣赏着舞者如雪般的腰肢。
龙舟闲静地停靠在画桥旁,正是采花的好时光。
频频劝酒,杯子要满,正是清歌刚开始的时候。
注释:
- 摇飏:轻轻摇动,飘扬。
- 杏花:春天盛开的花,象征春意盎然。
- 淡阴:柔和的阴影。
- 丝管:指乐器,通常是指笛、箫等。
- 檀板:鼓板,打击乐器,用于伴奏。
- 舞腰:舞者的腰肢,形容舞姿优美。
- 龙舟:一种装饰华丽的船,常用于节庆活动。
- 閒舣:悠闲地停靠。
- 画桥:装饰性的桥,常见于园林景观。
- 御杯:皇帝的酒杯,象征权力和享乐。
典故解析:
- 杏花:在中国文化中,杏花常常象征春天和美好的开始。
- 龙舟:在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中,龙舟竞渡是一项重要活动,象征着团结和力量。
- 清歌:指清雅的歌曲,常用于宴席或庆典场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觌,字子文,号澹庵,宋代词人,出生于四川,后迁居杭州。曾觌以其清新俊逸的词风而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春天,描绘了春日的宴乐场景,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欢歌畅饮的向往。该词在社会上流行的春游赏花活动背景下,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歌鉴赏:
这首《好事近》以春日的杏花为引子,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春游场景。诗中“摇飏杏花风,迟日淡阴双阙”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温柔而明媚的氛围,杏花在春风中轻轻摇曳,阳光透过双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景象。接着,诗人通过“丝管缓随檀板”的描写,展示了宴乐的场景,乐声悠扬,舞者轻盈,仿佛春天的美好都融汇在这一刻。
“龙舟闲舣画桥边”则将画面转向水边,龙舟的停靠象征着节日的欢乐,诗人提醒人们要趁着美好的花期去折花,享受生活的乐趣。最后以“频劝御杯宜满”结束,劝酒的场景让整首词充满了欢愉的气氛,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欢快,渗透出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摇飏杏花风:春风轻拂,杏花随风摇动,传达出春天的生机。
- 迟日淡阴双阙:阳光柔和,阴影轻淡,描绘出温暖的天气和宁静的环境。
- 丝管缓随檀板:乐器的声音缓缓响起,与节奏相伴,营造出欢乐的氛围。
- 看舞腰回雪:舞者的姿态如雪般轻盈,美丽动人。
- 龙舟閒舣画桥边:龙舟静静停在画桥旁,暗示着节日的欢乐和闲适。
- 须趁好花折:要趁着春花盛开的时节,去折花、享受生活。
- 频劝御杯宜满:反复劝酒,强调珍惜当下的快乐时光。
- 正清歌初阕:此时正是清歌初起,宴乐的气氛愈发浓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看舞腰回雪”,将舞者的优美姿态比作雪,形象生动。
- 对仗:如“摇飏杏花风,迟日淡阴双阙”,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享受,展现了欢快的宴乐景象和对生活的热爱,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希望。
- 龙舟:传统节日的象征,体现团结与欢乐。
- 丝管、檀板:乐器的象征,代表欢庆与音乐的愉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主要描绘哪个季节的场景?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
“摇飏杏花风”中的“摇飏”可以理解为: A. 摇动
B. 飞扬
C. 轻柔
D. 暴烈 -
诗中提到的“龙舟”象征着什么? A. 和平
B. 欢乐与团结
C. 竞争
D. 孤独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曾觌《好事近》与李清照《如梦令》:两首诗都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但前者更偏向于描绘春游中的欢乐场景,而后者则多了几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词学通论》
这些资料可帮助更深入理解诗词及其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