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堤曲 其二》

时间: 2025-05-29 06:49:22

画阁层层出晓波,东风湖面软于罗。

佳人秾李山花髻,荡子垂杨水调歌。

蝴蝶意閒随梦去,鸳鸯情熟奈春何。

苏公雅亦称相识,浪比西施愧已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堤曲 其二 袁宏道 〔明代〕 画阁层层出晓波,东风湖面软于罗。 佳人秾李山花髻,荡子垂杨水调歌。 蝴蝶意閒随梦去,鸳鸯情熟奈春何。 苏公雅亦称相识,浪比西施愧已多。

白话文翻译:

画阁一座座从晨波中显露,东风吹拂湖面,柔软如罗绸。 美丽的女子如秾李般娇艳,头上插着山花,如同髻饰,浪子在垂柳下唱着水调歌。 蝴蝶悠闲地随着梦境飞去,鸳鸯情深,春天的到来又如何呢? 苏公(苏轼)的雅致也与我相称,但将我比作西施,我感到十分惭愧。

注释:

  • 画阁:装饰华丽的楼阁。
  • 晓波:清晨的波光。
  • 软于罗:比丝绸还要柔软。
  • 秾李:形容女子美丽如李花。
  • 山花髻:女子头上插着山花作为装饰。
  • 荡子:游荡的年轻人。
  • 水调歌:古代的一种歌曲。
  • 蝴蝶意閒:蝴蝶悠闲自在。
  • 鸳鸯情熟:鸳鸯情深,比喻夫妻或情侣感情深厚。
  • 苏公:指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
  • 浪比西施:随意将自己比作西施,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诗词背景:

袁宏道是明代文学家,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湖边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中提到的“苏公”指的是苏轼,袁宏道在诗中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同时也谦虚地表示自己不敢与西施相比。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湖边的景象,通过“画阁层层出晓波”和“东风湖面软于罗”等句,展现了湖光山色的美丽。诗中的“佳人秾李山花髻”和“荡子垂杨水调歌”则增添了人文气息,描绘了人们在春日里的活动。后两句“蝴蝶意閒随梦去,鸳鸯情熟奈春何”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蝴蝶的悠闲和鸳鸯的深情,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苏轼的敬仰和对自我评价的谦虚。

诗词解析:

  • 首句“画阁层层出晓波”描绘了湖边楼阁在晨光中的美丽景象,通过“层层”和“出晓波”的描绘,展现了景物的层次感。
  • 第二句“东风湖面软于罗”用“软于罗”来形容湖面的柔软,比喻生动。
  • 第三句“佳人秾李山花髻”描绘了女子的美丽,通过“秾李”和“山花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的娇艳。
  • 第四句“荡子垂杨水调歌”描绘了年轻人在垂柳下唱歌的情景,增添了诗意。
  • 第五句“蝴蝶意閒随梦去”表达了蝴蝶的悠闲,通过“随梦去”的描绘,展现了蝴蝶的自由。
  • 第六句“鸳鸯情熟奈春何”表达了鸳鸯的深情,通过“奈春何”的疑问,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
  • 最后两句“苏公雅亦称相识,浪比西施愧已多”表达了诗人对苏轼的敬仰和对自我评价的谦虚。

意象分析:

  • 画阁:象征着人文的繁华。
  • 东风湖面:象征着自然的美丽。
  • 佳人秾李:象征着女性的美丽。
  • 荡子垂杨:象征着年轻人的活力。
  • 蝴蝶:象征着自由和梦想。
  • 鸳鸯:象征着爱情和忠诚。
  • 苏公:象征着文学的典范。
  • 西施:象征着美丽的极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画阁”指的是什么? A. 装饰华丽的楼阁 B. 画中的楼阁 C. 湖边的楼阁

  2. “东风湖面软于罗”中的“软于罗”是什么意思? A. 比罗绸还要柔软 B. 比罗绸还要硬 C. 比罗绸还要光滑

  3. 诗中的“佳人秾李山花髻”描绘了什么? A. 女子的美丽 B. 山花的美丽 C. 髻饰的美丽

  4. “荡子垂杨水调歌”中的“荡子”指的是什么? A. 游荡的年轻人 B. 垂柳 C. 水调歌

  5. 诗中的“苏公”指的是谁? A. 苏轼 B. 苏洵 C. 苏辙

答案:

  1. A
  2. A
  3. A
  4. A
  5.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与袁宏道的《踏堤曲 其二》都描绘了湖光山色,但苏轼的诗更注重表达情感和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袁宏道诗集》
  • 《苏轼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