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预感怀》

时间: 2025-02-04 15:37:00

壁立无堪佐子贫,漫修简牒效殷懃。

起临明镜看生意,卧向晴檐共白云。

逸气不应供潦倒,刻谈脱或致纷纭。

但令苏晋禅妨醉,不患何山病故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黄预感怀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壁立无堪佐子贫,
漫修简牒效殷懃。
起临明镜看生意,
卧向晴檐共白云。
逸气不应供潦倒,
刻谈脱或致纷纭。
但令苏晋禅妨醉,
不患何山病故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高墙壁立,无法帮助我这个贫困的学子,白白修订文书,真是无益。起身面对明镜,审视自己的生计;躺在阳光下,仰望白云。闲逸的气质不应被困扰于潦倒,刻意的谈论反而可能导致纷乱。但只要像苏晋那样,安心享受禅意,就不必担心自己因何山而受苦。

注释

  • 壁立:高墙耸立,形容环境的困境。
  • 简牒:文书、信件,这里指无用的书信。
  • 殷懃:殷勤,形容对某事的用心和努力。
  • 临明镜:面对明镜,意指自省。
  • 逸气:闲适的气质。
  • 潦倒:困顿,潦倒不振的状态。
  • 苏晋:苏晋,古代隐士,指的是一种不羁的生活态度。
  • 禅妨醉:禅意使人心醉,意指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宋代诗人,字仲明,号石庵,曾任官员。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注重内心的情感抒发。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陈师道晚年,表达了他对生活境遇的思考与感慨。在当时社会竞争激烈,诗人身处困境,因而对人生的无奈与哲思贯穿全诗。

诗歌鉴赏

陈师道的《和黄预感怀》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困境的反思,展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诗的开头,诗人以“壁立无堪佐子贫”开篇,直接点明了环境的艰难与自身的贫困,显得沉重而无奈。然而,诗人并不因此而消沉,反而在“起临明镜看生意”中寻求自我反省,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接下来的描绘中,“卧向晴檐共白云”展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虽然处境艰难,但诗人试图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最后,诗人引用了苏晋的禅意,传达了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超脱,提醒人们在困境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淡然。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折射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壁立无堪佐子贫:高墙耸立,无法帮助我这个贫困的学子,揭示了诗人的困境。
  2. 漫修简牒效殷懃:无益地修订文书,表现出对无用功的无奈与感慨。
  3. 起临明镜看生意:起身面对明镜,自省自己的生计,表现出反思的意识。
  4. 卧向晴檐共白云:躺在阳光下,仰望白云,表现出一种追求自然宁静的态度。
  5. 逸气不应供潦倒:闲适的气质不应受困于潦倒,强调内心的态度。
  6. 刻谈脱或致纷纭:刻意的谈论可能导致混乱,反映出对口舌之争的警惕。
  7. 但令苏晋禅妨醉:只要像苏晋那样,安心享受禅意,强调心境的重要性。
  8. 不患何山病故荤:不必担心因何山而受苦,表达出一种超脱的生活哲学。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比了身处困境与追求宁静的心态。
  • 比喻:使用“白云”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 拟人:将“逸气”赋予人性,强调内心的气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面对生活的艰辛,诗人通过自省与自然的结合,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表达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壁立:象征困境。
  • 明镜:象征自省。
  • 白云:象征自由与宁静。
  • 苏晋:象征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云”象征什么? A. 困境
    B. 自由与宁静
    C. 人生的无奈

  2. 诗人提到的“逸气”指的是什么? A. 生活的艰辛
    B. 闲适的气质
    C. 追求的目标

  3. “但令苏晋禅妨醉”中的苏晋指的是谁? A. 一位诗人
    B. 一位隐士
    C. 一位官员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将进酒》中,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但更侧重于豪放与享乐;而陈师道则是通过反思与自然的结合,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