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寇十一同登寺山》

时间: 2025-01-27 03:59:16

度暑无好怀,凭危略幽致。

衣冠蔚如林,从我才一二。

兹山昔深登,岁月谁得记。

尚有名胜流,不与金石悴。

孰知千载後,我与子复至。

烟昏倏见灯,洪发恐无地。

领略章句手,割据英雄志。

兴坏容一瞬,今昔当几喟。

围山缺西北,放目不可制。

归怀纳清境,夜榻成良寐。

零落壁间诗,岂特彼所愧。

会逢南过适,不问西来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寇十一同登寺山
作者:陈师道 〔宋代〕

度暑无好怀,凭危略幽致。
衣冠蔚如林,从我才一二。
兹山昔深登,岁月谁得记。
尚有名胜流,不与金石悴。
孰知千载後,我与子复至。
烟昏倏见灯,洪发恐无地。
领略章句手,割据英雄志。
兴坏容一瞬,今昔当几喟。
围山缺西北,放目不可制。
归怀纳清境,夜榻成良寐。
零落壁间诗,岂特彼所愧。
会逢南过适,不问西来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炎热的夏季,没有好心情,站在高处眺望幽静的风景。身边的人衣衫华丽,似乎有很多,但与我相比不过一二。今天再登这座山,往昔的岁月谁能记得?虽然仍有名胜在流传,但与金石相比却不显得苍老。谁能知道千年之后,我与你再次来到这里?烟雾朦胧中忽见灯光,头发蓬乱似乎无处安放。领略诗句的技艺,割裂了英雄的雄心。兴亡只在瞬间,今昔让人感叹。围绕山的缺口在西北,放眼望去,无法掌控。归心似有清境,夜里仰卧则成美梦。壁上的诗句零落,难道特别让我感到羞愧?偶尔遇见南方的过客,不再问起西方的意图。

注释

  1. 度暑:度过夏天。
  2. :唯有,只。
  3. :高处,危崖。
  4. 幽致:幽静的景致。
  5. 蔚如林:衣服和帽子像森林一样众多。
  6. 兹山:这座山。
  7. 名胜:著名的景点。
  8. :流传。
  9. 金石:指古老的碑刻和遗物。
  10. 千载:千年。
  11. 烟昏:烟雾弥漫。
  12. 洪发:头发蓬乱。
  13. 章句:诗文的句子。
  14. 割据:分裂、割裂。
  15. 兴坏:兴盛和衰败。
  16. 夜榻:夜晚的床。
  17. 零落:零散、凋零。
  18. 南过适:南方的过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师道,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擅长诗歌和散文,诗风清新,风格自然,常以山水、游历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与友人一同登寺山的时刻,诗人与友人一同回顾往昔,感慨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诗中流露出对友谊和人生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寺山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开头几句通过“度暑无好怀”展现出一种对夏日炎热的无奈,随后通过“衣冠蔚如林”描绘出周围人的熙攘,却又与自己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心灵的栖息地。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思考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诗中对名胜的提及,不仅是对美景的赞美,更是对历史长河中人事如梦的感慨。最后几句则通过“归怀纳清境”展现出一种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夜晚的美梦仿佛成了诗人对人生困惑的解脱。全诗意境幽深,情感细腻,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深思,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度暑无好怀:形容盛夏时节,心情不佳。
  • 凭危略幽致:站在高处俯瞰幽静的风景。
  • 衣冠蔚如林:描绘周围人衣着华丽,似乎人很多,但自己却显得孤独。
  • 兹山昔深登:今天再登这座山,回想过去的经历。
  • 岁月谁得记:岁月如流,谁能记得当初的情景?
  • 尚有名胜流:尽管还有名胜在流传。
  • 不与金石悴:与金石相比却不显得苍老。
  • 孰知千载後:谁能知道千年之后的事。
  • 烟昏倏见灯:烟雾中突然看到灯光。
  • 洪发恐无地:头发蓬乱,让人感到无处安放。
  • 领略章句手:领略诗句的技艺。
  • 割据英雄志:割裂了对英雄豪情的追求。
  • 兴坏容一瞬:兴盛与衰败只在瞬间。
  • 今昔当几喟:今昔对比,令人感叹。
  • 围山缺西北:西北方向的山景缺口。
  • 放目不可制:望向远方却无法掌控。
  • 归怀纳清境:归心似有清净的境地。
  • 夜榻成良寐:夜里仰卧更易入睡。
  • 零落壁间诗:墙壁上的诗句零落。
  • 岂特彼所愧:难道只有特定的人才会感到羞愧?
  • 会逢南过适:偶然遇见南方的过客。
  • 不问西来意:不再询问西方来的目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衣冠蔚如林”比喻周围人的华丽。
  • 对仗:如“兴坏容一瞬,今昔当几喟”展示时间的对比。
  • 拟人:如“烟昏倏见灯”,赋予烟雾以动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寺山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友谊的珍惜,展现了自然美与人事变迁的对比,传达出诗人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寺山:象征着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2. 衣冠:代表了人们的外在形象与社会地位。
  3. 烟昏:象征着朦胧的记忆与现实的模糊。
  4. :象征着希望与指引。
  5. 壁间诗:象征着文化的沉淀与历史的积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衣冠蔚如林”是指什么?

    • A. 人很多,衣服华丽
    • B. 自然景观
    • C. 诗人的孤独
  2. “今昔当几喟”中“几喟”的意思是什么?

    • A. 感慨
    • B. 愉悦
    • C. 失落
  3. 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友谊与人生
    • B. 战争与和平
    • C. 自然与社会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高》与本诗在登山游历的主题上相似。
  • 《山中问答》:王维的诗歌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对比陈师道的《和寇十一同登寺山》与李白的《庐山谣》,前者更注重对友谊与历史的反思,后者则描绘了雄伟的自然景观与人生理想,展现出不同风格的抒情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涵盖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作品,适合对宋诗感兴趣的读者。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代诗词的深入解析与解读。

相关诗句

度暑无好怀,凭危略幽致。下一句是什么

衣冠蔚如林,从我才一二。上一句是什么

衣冠蔚如林,从我才一二。下一句是什么

兹山昔深登,岁月谁得记。上一句是什么

兹山昔深登,岁月谁得记。下一句是什么

尚有名胜流,不与金石悴。上一句是什么

尚有名胜流,不与金石悴。下一句是什么

孰知千载後,我与子复至。上一句是什么

孰知千载後,我与子复至。下一句是什么

烟昏倏见灯,洪发恐无地。上一句是什么

烟昏倏见灯,洪发恐无地。下一句是什么

领略章句手,割据英雄志。上一句是什么

领略章句手,割据英雄志。下一句是什么

兴坏容一瞬,今昔当几喟。上一句是什么

兴坏容一瞬,今昔当几喟。下一句是什么

围山缺西北,放目不可制。上一句是什么

围山缺西北,放目不可制。下一句是什么

归怀纳清境,夜榻成良寐。上一句是什么

度暑无好怀,下一句是什么

凭危略幽致。上一句是什么

凭危略幽致。下一句是什么

衣冠蔚如林,上一句是什么

衣冠蔚如林,下一句是什么

从我才一二。上一句是什么

从我才一二。下一句是什么

兹山昔深登,上一句是什么

兹山昔深登,下一句是什么

岁月谁得记。上一句是什么

岁月谁得记。下一句是什么

尚有名胜流,上一句是什么

尚有名胜流,下一句是什么

不与金石悴。上一句是什么

不与金石悴。下一句是什么

孰知千载後,上一句是什么

孰知千载後,下一句是什么

我与子复至。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