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寇十一同游城南阻雨还登寺山》

时间: 2025-04-28 00:39:19

雨阻游南步,泥留逐北情。

稍看飞雾断,复作远山横。

野润膏新泽,楼明纳晚晴。

归宜有佳思,纱帽压香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寇十一同游城南阻雨还登寺山
——陈师道 〔宋代〕

雨阻游南步,泥留逐北情。
稍看飞雾断,复作远山横。
野润膏新泽,楼明纳晚晴。
归宜有佳思,纱帽压香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一起游玩南方时,因下雨而被迫停止的情景。雨水阻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泥泞的道路留住了我们对北方的思念。远处的雾气稍稍散去,又重新映出了横亘的远山。田野因雨水而变得滋润,楼阁在晚霞中显得更加明亮。归途上,心中自然会生出美好的思绪,轻纱帽压在头上,香草花香飘散四周。

注释

  • :追逐、跟随,这里指对北方的情感追念。
  • 飞雾:指空中弥漫的雾气。
  • 膏新泽:指新雨滋润出的丰盈的田泽。
  • 楼明:指楼阁在晚霞照耀下显得明亮。
  • 佳思:美好的思绪,指归途中的感悟与思考。
  • 香英:指香草花,寓意芬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士元,号石梅,宋代诗人,文学家,生于北宋,卒年不详。他的诗风清新自然,作品多反映山水田园之美,常与友人游历,留下不少游记诗篇。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一场雨天,作者与友人一同游玩南方,因雨阻碍而暂时停留,表现出在自然环境影响下的情感变化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雨阻游南步”开篇,直接点明了游玩的主题。雨水不仅影响了行程,也给诗人带来了思乡的情感,诗中“泥留逐北情”描绘了作者内心的牵挂,展现了对北方的深深思念。随着诗意的发展,作者的视野从近到远,描绘了“稍看飞雾断,复作远山横”的景象,展现了山水的变幻与自然的魅力。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田野和楼阁,表达了自然的生机与晚霞的美丽,形成鲜明的对比,仿佛在雨后的一瞬间,整个世界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最后两句“归宜有佳思,纱帽压香英”,将情感升华,表达了归途中的澄澈思绪与对美好事物的感悟。诗中蕴含了对友人相伴的珍惜,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在自然环境中引发的深沉思考,整体意境清新优雅,情感真挚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阻游南步:雨水阻碍了游玩南方的行程,点明了诗歌的背景。
  2. 泥留逐北情:泥泞的道路使我对北方的情感愈发强烈。
  3. 稍看飞雾断:远处的雾气稍微散去,景物渐渐清晰。
  4. 复作远山横:远方的山峦再次映入眼帘,描绘了自然的壮丽。
  5. 野润膏新泽:田野因雨水滋润而显得丰盈润泽。
  6. 楼明纳晚晴:楼阁在晚霞中显得格外明亮,传达出一种宁静美好。
  7. 归宜有佳思:归途上自然会有美好的思绪涌现。
  8. 纱帽压香英:轻纱帽压在头上,伴随着香草的芬芳,营造出愉悦的气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雾断”比喻景物的模糊与清晰。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相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雨阻”“泥留”“稍看”等词汇的排列,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游南的情景,以雨为引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珍惜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主题积极向上,情感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阻碍与思念。
  • :代表艰辛的旅途与情感的沉重。
  • :象征着不确定与神秘。
  • 远山: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晚晴:象征着希望与宁静。
  • 佳思:代表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美好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雨阻游南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无奈
    B. 喜悦
    C. 思念

  2. “归宜有佳思”中的“佳思”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事物
    B. 美好的思绪
    C. 美好的景色

  3. 诗中提到的“野润膏新泽”主要反映了什么? A. 人民的生活
    B. 自然的生机
    C. 诗人的心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晓》——孟浩然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和寇十一同游城南阻雨还登寺山》均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加直接,后者则通过自然景象引发内心情感的波动。
  • 《春晓》(孟浩然)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而陈师道的诗则在美丽的自然中融入了情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

以上是对《和寇十一同游城南阻雨还登寺山》的详细解读与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