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州》

时间: 2025-01-24 12:41:45

维衡屹南荒,作镇自开闢。

定王十里城,处处见山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维衡屹南荒,作镇自开闢。
定王十里城,处处见山色。

白话文翻译:

维衡山高耸在南方的荒野,经过开辟而成为城镇。
定王所建的十里城,四周皆可看到山的景色。

注释:

  • 维衡:指维衡山,位于今湖南省,山势高耸。
  • :指高耸、耸立。
  • 南荒:南方的荒野。
  • 作镇:建立城镇。
  • 定王:指的是某位王者,具体是谁需结合历史背景理解。
  • 十里城:指城镇的范围,约十里。
  • 处处见山色:四周都可以看到山的颜色和景色。

典故解析:

“维衡”指的是维衡山,历史上有多位王侯在此地立城,成为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中心。定王可能是指某位在此建立城池的王者,具体身份依据历史文献可考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裳,字仲明,号青松,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地方风情为题材。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潭州》创作于黄裳游历潭州之际,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地方历史的思考。诗中表现出对南方山水的热爱和对开辟城镇的历史感慨。

诗歌鉴赏:

《潭州》通过对维衡山和定王城的描绘,展示了南方的山水之美与历史的厚重感。诗的开头用“维衡屹南荒”勾勒出一幅巍峨的山景,给人以雄伟壮观的感觉,山的高耸也象征着自然的伟力。接着,通过“作镇自开闢”提及人类的开拓精神,暗示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自然的征服和利用。最后一句“处处见山色”则将视野拉开,展现出一幅山水相依的和谐美景,诗人对这些景象的赞美之情跃然纸上。

整首诗虽短,但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黄裳对故乡山水的热爱,以及对历史的思索与感慨。诗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维衡屹南荒:描写维衡山的高耸,强调其在南方荒野的独特地位,表现出大自然的雄伟。
  2. 作镇自开闢:说明人类在这样的环境中开辟了城镇,突显人类的开拓精神。
  3. 定王十里城:提到定王所建的城,揭示了历史人物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历史的延续性。
  4. 处处见山色:描绘城镇周围的自然风光,表达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维衡屹南荒,作镇自开闢”,前后两句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维衡山和城镇构成山水与人文的对比,表现出自然与人类的共生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南方自然风光的赞美与对人类开拓精神的肯定,呈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思考。

意象分析:

  • 维衡山:自然的伟大和力量的象征。
  • 城镇:人类智慧和开拓的象征。
  • 山色:自然美的体现,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维衡”是什么地方?

    • A. 北方的荒野
    • B. 南方的山
    • C. 东边的水域
  2. “定王十里城”中的“定王”指的是?

    • A. 一位历史人物
    • B. 一种地理现象
    • C. 一种植物
  3. 诗中所描绘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人类的城市
    • B. 自然的山水
    • C. 历史的遗迹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山居秋暝》 by 王维

诗词对比:

与黄裳的《潭州》相对照,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自然山水之美,但王维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而黄裳则更强调人类开拓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更为积极的开拓精神。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黄裳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