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居杂咏十首》

时间: 2025-01-27 03:20:56

驾言出城阙,行行陟崇山。

舍怀到昭旷,未觉天地宽。

鴥彼离群雁,嘹嘹浮云端。

嗟我远兄弟,千里同岁寒,举头不见日,况复远长安。

归飞胡不早,听此雕朱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驾言出城阙,行行陟崇山。
舍怀到昭旷,未觉天地宽。
鴥彼离群雁,嘹嘹浮云端。
嗟我远兄弟,千里同岁寒,
举头不见日,况复远长安。
归飞胡不早,听此雕朱颜。

白话文翻译:

我驾车出城,沿着陡峭的山路行进。
心怀向往,来到辽阔的天地间,
却未曾感觉到这天地的宽广。
那归来的雁群,飞翔在遥远的云端。
唉,我的兄弟在远方,千里之外共度寒冬,
抬头看不见太阳,更何况是远在长安的你呢?
为何归来的鸟儿不早点飞回,
只听到这雕刻般的朱颜在耳边回响。

注释:

  • 驾言:驾车出行。
  • 城阙:指城门、城墙。
  • 陟崇山:攀登高山。
  • 舍怀:安放心情。
  • 昭旷:明朗、开阔。
  • :归来的雁。
  • 嘹嘹:形容声音响亮。
  • :感叹。
  • 朱颜:指年轻的容颜。

典故解析:

  • 离群雁:寓意孤独和思念,常用以表达离别之苦。
  • 长安:古都,象征着繁华与归属,远方的长安代表着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字廷用,号逸叟,生于北宋末年,活跃于南宋初年。他在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秋居杂咏十首》是李弥逊在秋季写作的诗歌,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兄弟情谊的思念,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出城游山的情景,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思念。开篇的“驾言出城阙”,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出游的情景,接着“行行陟崇山”则表现了他在高山行走时的坚定与勇敢。诗人在辽阔的天地间,虽心怀向往,却未能感受到这天地的宽广,这种矛盾的情感引人深思。接下来,他用“鴥彼离群雁,嘹嘹浮云端”描绘了孤独的归雁,象征着离别和思念,加深了诗中情感的基调。

“嗟我远兄弟,千里同岁寒”一句,触动人心,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和共度寒冬的感慨。诗人抬头不见日,象征着对光明和希望的渴望,更突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最后,诗的尾声“归飞胡不早,听此雕朱颜”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和对美好容颜的回忆结合在一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驾言出城阙:诗人驾车离开城门,开始旅程。
  • 行行陟崇山:一路攀登高山,表现出探索的勇气。
  • 舍怀到昭旷:内心的情怀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放开。
  • 未觉天地宽:尽管身处辽阔的天地,却感受不到其宽广。
  • 鴥彼离群雁:归雁在空中飞翔,象征孤独与思念。
  • 嗟我远兄弟:感叹自己与远方兄弟的距离。
  • 千里同岁寒:尽管相隔千里,仍然共度严寒。
  • 举头不见日:抬头看不见阳光,象征失去希望。
  • 况复远长安:更何况远方的长安。
  • 归飞胡不早:回归的鸟儿为何不早点归来?
  • 听此雕朱颜:耳边传来的声音,似乎在唤起对美好过往的追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驾言出城阙,行行陟崇山”表现出对称的美感。
  • 比喻:将归雁比作孤独的旅者,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如“雕朱颜”赋予了自然景物以人类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亲人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奈。通过对高山、雁群的描绘,作者传达了在辽阔天地间的孤独感和对归属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山:象征着困难与挑战。
  • 雁群: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长安:象征着故乡与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驾言出城阙”指的是什么?

    • A. 乘船出海
    • B. 驾车出城
    • C. 步行出城
    • D. 骑马出城
  2. “鴥彼离群雁”中“鴥”的意思是?

    • A. 飞
    • B. 回
    • C. 归
    • D. 雁
  3. 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感情是怎样的?

    • A. 无所谓
    • B. 思念
    • C. 厌烦
    • D. 高兴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李弥逊的思乡之情形成对比。王维更强调内心的宁静,而李弥逊则聚焦于对亲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李弥逊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