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陟屺寺南山,曾陪半日闲。
春来梦携手,宛在白云间。
白话文翻译:
在陟屺寺的南山,我曾与你一起度过半天的闲暇时光。春天来临时,我梦见与你携手漫步,仿佛就在白云之间。
注释:
- 陟屺寺:陟屺寺是指一座寺庙,位于南山之中,常与宁静和休闲的环境联系在一起。
- 南山:指寺庙所处的南边的山,象征自然的美好和安宁。
- 曾陪:曾经陪伴,表明回忆。
- 半日闲:形容悠闲的时光,半天的时间显得轻松自在。
- 春来:春天到来,象征生机与希望。
- 梦携手:梦中与人携手,表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怀念。
- 宛在白云间:如同在白云之间,形容景色的美好和梦境的恍惚。
典故解析:
该诗未涉及明确的历史典故,但“白云”常常用来象征逍遥自在的境地。此外,春天与携手的意象,也常常在古诗词中用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主张理学,崇尚儒家思想,作品多展现出理智与情感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司马光与友人在南山陟屺寺游玩的回忆中,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春天的向往,反映了他对自然与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单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曾在陟屺寺共度的闲适时光,同时也展现出对这一美好记忆的追思。开头的“陟屺寺南山”引入了一个宁静的自然场景,给人一种清新怡人的感觉。接着“曾陪半日闲”则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这种闲适的生活方式在古代文人中尤为珍视。
“春来梦携手”一句,诗人通过梦境传达出对过去的深切怀念,而“宛在白云间”则将这种情感提升到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仿佛在梦中与友人再次共享那段快乐时光。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谊的珍视,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陟屺寺南山: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地点,构建出宁静的环境。
- 曾陪半日闲:通过回忆的方式,表达了对那段轻松时光的怀念。
- 春来梦携手:春天象征希望,梦境则是对过去的美好重温。
- 宛在白云间:通过比喻表达了那种恍如在梦境般的美好。
-
修辞手法:
- 比喻:把回忆比作春天的梦境,增加了诗的诗意。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山:象征宁静与自然。
- 春:象征生机与希望。
- 白云:象征自由与恬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寺庙名称是什么?
- A. 南山寺
- B. 陟屺寺
- C. 玄奘寺
-
诗人回忆与谁一起度过的时间?
- A. 朋友
- B. 爱人
- C. 家人
-
“宛在白云间”中,白云象征着什么?
- A. 忧愁
- B. 自由与恬淡
- C. 喧闹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而司马光的《前年春与楚正步同游陟屺寺今兹已复周岁窅然》则更多地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怀念。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但都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友谊的珍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司马光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