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灯昏酒尽不胜情,倚幌听三更。
恶草邻墙马龁,乱莎别馆虫鸣。
家园此际,小楼半掩,纤月初生。
多少幽坊冷市,绿窗一片枨枨。
白话文翻译:
灯光昏暗,酒也喝完了,心中情绪难以自已,靠着窗帘静静地听着三更的钟声。邻墙上长满了恶草,马在啃食,杂乱的莎草中虫声阵阵。此时此刻,家园的小楼半掩着,细细的月亮刚刚升起。多少幽静的小巷和冷清的市井,只有绿窗映出一片枭鸣的声音。
注释:
- 灯昏:灯光昏暗。
- 酒尽:酒喝完了,心情更加沉闷。
- 三更:夜晚的时辰,指凌晨。
- 恶草:长得杂乱的草。
- 马龁:马在啃食。
- 乱莎:杂乱的莎草。
- 别馆:指别的房馆。
- 虫鸣:虫子在鸣叫。
- 纤月初生:细细的月亮刚刚升起。
- 幽坊冷市:幽静的小巷和冷清的市集。
- 枨枨:形容虫鸣声,带有一定的孤寂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历史典故,但“灯昏酒尽”这一意象充满了孤独和惆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清代著名诗人,号芳洲,擅长词作,风格婉约细腻,情感真挚,常以个人情感为题材。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诗人晚年,反映了他面对孤独与寂寞的内心感受,正值人生的回顾与思考时期,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朝中措 其四》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在灯下独饮时的孤独与惆怅。开篇“灯昏酒尽不胜情”即刻传达出一种无尽的思乡之情与无奈,仿佛酒的尽头也象征着情感的枯竭。接下来的描写通过“倚幌听三更”的细节,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内心的孤独,诗人似乎在自我对话,听着夜的声音,感受着时间的流逝。
“恶草邻墙马龁,乱莎别馆虫鸣”也凸显了环境的荒凉与孤寂,恶草与虫鸣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构建出一个充满寂静的空间。诗人在此刻,似乎在与大自然低语,感受着周围的一切。
最后两句“家园此际,小楼半掩,纤月初生”则带来了一丝希望与生机,细月的升起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延续与未来的可能。而“多少幽坊冷市,绿窗一片枨枨”则让人意识到,尽管身处孤寂之中,外面的世界依旧存在,带着一片静谧的绿意,令人感叹于人生的无常与美好。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灯昏酒尽不胜情”:夜色沉沉,酒也喝完,情感越发浓烈,难以自控。
- “倚幌听三更”:靠着窗帘,静静聆听夜晚的钟声,感受时间的流逝。
- “恶草邻墙马龁”:邻墙上的杂草肆意生长,马在啃食,展现自然的荒芜。
- “乱莎别馆虫鸣”:杂乱的莎草间虫鸣声不断,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家园此际,小楼半掩”:此时此刻,家园的楼房半掩,透出一种隐秘的情感。
- “纤月初生”:细月刚刚升起,象征着新的希望与开始。
- “多少幽坊冷市”:多少幽静的小巷和冷清的市集,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 “绿窗一片枨枨”:绿窗映照出虫鸣声,带来一种孤寂与冷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色与情感相联系,营造出一种氛围。
- 拟人:虫鸣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孤独感。
- 对仗:诗中“恶草邻墙马龁,乱莎别馆虫鸣”形成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歌通过描写孤独的夜晚与苍凉的环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思索,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渴望。
意象分析:
- 灯光:象征着思绪与情感的启迪。
- 酒:代表着生活的欢愉与孤独的加深。
- 恶草:象征着生活环境的荒凉与凋敝。
- 虫鸣:传递出孤独的氛围与内心的孤寂。
- 纤月: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
- 幽坊冷市:反映出人际关系的疏远与冷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灯昏酒尽”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孤独
c) 愤怒
答案:b) -
“恶草邻墙马龁”中的“恶草”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花草
b) 杂乱无章的草
c) 诗人的思乡
答案:b) -
诗中的“纤月初生”象征着? a) 过去的回忆
b) 未来的希望
c) 现实的无奈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女性的柔情与思绪,而陈维崧则更偏向于内心的孤独与沉思。两者皆在情感表达上细腻动人,但风格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