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朝中措
——王彭年〔宋代〕
人才七泽盛三湘。前辈敢追望。
惭愧史君劝驾,杯前重赐篇章。
雷风断送,鱼龙变化,云路蜚骧。
德意如何报称,短歌莫写毫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人才辈出、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诗人感慨自己无能,不敢高攀前辈的光辉,内心感到惭愧。诗中提到历史人物的劝诫和饮酒作诗的场景,以及自然界的变化,最后表达了对德行和意志的思考,认为短歌无法表达自己心中的志向。
注释
- 人才七泽盛三湘:指人才如同七泽,盛行于三湘(湘江地区),形容人才济济,生机勃勃。
- 前辈敢追望:感叹前辈的成就,使后辈感到渺小,不敢追随。
- 惭愧史君劝驾:提到史君,可能是历史上的某位名人,表达对前辈的敬仰与惭愧。
- 杯前重赐篇章:在酒杯前,重温诗篇,意指对诗词的重视。
- 雷风断送,鱼龙变化:描写自然界的变化,象征历史的兴衰。
- 云路蜚骧:比喻高远的志向或前程。
- 德意如何报称:反思自己如何报答前辈的德行与教导。
- 短歌莫写毫芒:自谦地认为短小的歌不能表达自己的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彭年,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常常以自然和历史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理想。
创作背景:此词可能是王彭年在感叹时代变迁和自己处境时所作,反映出对前辈的崇敬与对自身成就的反思。
诗歌鉴赏
《朝中措》是一首饱含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对人才、前辈的描写,展现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追求。开篇提到“人才七泽盛三湘”,生动地描绘出人才辈出的景象,激起了读者对那个时代的向往与敬仰。接着,诗人自谦,表达对前辈的敬意和自愧,显示出他对自身成就的反思。
“雷风断送,鱼龙变化”则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历史的变迁,暗示着时代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许。最后,诗人自问“德意如何报称”,反映了他对德行的重视以及对前辈教诲的感激,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内省。
整首词情感真挚,结构紧凑,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思考,也有对人生的感悟,堪称宋代词作中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才七泽盛三湘:描绘人才如同江河般奔涌,彰显三湘大地的繁荣。
- 前辈敢追望:由此引出对前辈成就的敬仰,表现出自愧不如的心情。
- 惭愧史君劝驾:提到历史人物,感受到自己与前辈的差距,心中愧疚。
- 杯前重赐篇章:在酒席上重温经典,强调对文化和诗词的重视。
- 雷风断送,鱼龙变化:通过自然现象暗示历史的变幻莫测。
- 云路蜚骧:比喻追求高远理想的志向。
- 德意如何报称:感叹自己如何回报前辈的教诲与德行。
- 短歌莫写毫芒:自谦地认为自己的诗歌无法传达内心的志向。
修辞手法:
- 比喻:以“雷风”和“鱼龙”比喻历史的变化,富有诗意。
- 对仗:如“德意”与“称”,形成对称之美。
- 夸张:通过“七泽盛”来强调人才的多,增强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人才和前辈的敬仰,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自身价值的反省,展现了一种谦逊而深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人才:象征着希望与未来。
- 三湘:代表着文化与历史的丰厚积淀。
- 雷风、鱼龙:象征自然的变化和历史的流动。
- 云路:比喻理想的追求与人生的旅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人才七泽盛三湘”中的“三湘”指的是哪里? a) 长江
b) 湘江
c) 黄河 -
诗中提到的“史君”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a) 司马迁
b) 史记的作者
c) 史书中的人物 -
“德意如何报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高傲
b) 愧疚
c) 无所谓
答案:
- b) 湘江
- b) 史记的作者
- b) 愧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王彭年的《朝中措》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前者更侧重于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前辈的敬仰,而后者则更多展现个人情感与生活的细腻。两者各有千秋,体现出宋代词人的多样性与深刻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