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朝中措 其三》
看花常傍隔村篱,携取折枝归。
沙绿胆瓶磬口,矮红棐几乌皮。
端相侧正,屏当疏密,用尽幽思。
记得临行嘱汝,香绵裹好军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在春日里看花的情景,常常在村外的篱笆旁边驻足,采摘几枝花带回家中。花瓶里的沙绿颜色和瓶口的磬口形状相得益彰,矮桌上摆着红色的小茶几和黑色的乌皮桌布。诗人细心安排花的摆放,既有疏密的搭配,又透出满心的幽思。临行之前,特意叮嘱你,要把那香气四溢的绵纱包好,带着军中。
注释:
- 隔村篱:指村庄的篱笆,暗示与村外的自然景色相近。
- 沙绿:形容花瓶的颜色,带有沙土的绿意。
- 胆瓶:一种瓶子的形状,常用于插花。
- 磬口:指瓶口的形状,像古代的磬。
- 矮红棐几:矮小的红色茶几,俯视角度下的细致描写。
- 香绵:指香气四溢的绵纱,寓意思念与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6年-约1700年),字子江,号觉民,晚清时期的词人,擅长填词,风格清新、婉约,常以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而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以花为喻,表达内心的柔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隐含着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
诗歌鉴赏:
《朝中措 其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春日花卉的热爱与思念。诗中的每一句都渗透着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美的追求。诗的开头以“看花常傍隔村篱”引入,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这样的场景不仅富有生活气息,更显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携取折枝归”则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折枝的动作蕴含着对春天的留恋。接下来的描述“沙绿胆瓶磬口,矮红棐几乌皮”通过生动的色彩与形状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细腻的家庭氛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细腻的情感。
而“端相侧正,屏当疏密”则展现了诗人在摆花时的讲究与用心,这不仅是对花的欣赏,更是对生活的严谨态度与情感的寄托。最后一联“记得临行嘱汝,香绵裹好军持”,则带有一丝离愁别绪,仿佛不仅是在嘱托对方照顾花,更是对彼此情感的珍重与期待。
整首词通过花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亲情的眷恋,情感细腻而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及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看花常傍隔村篱:诗人喜欢在篱笆旁边看花,展现了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携取折枝归:诗人不只看,还会亲自采摘花枝,表现出对花的喜爱。
- 沙绿胆瓶磬口,矮红棐几乌皮:通过对花瓶和桌子的详细描写,折射出一种温馨的家庭环境。
- 端相侧正,屏当疏密:诗人对花的摆放细致入微,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用心。
- 用尽幽思:暗示诗人对花的思念和情感寄托。
- 记得临行嘱汝,香绵裹好军持:表达了诗人出行前的叮嘱,隐含着对亲人的关心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沙绿胆瓶磬口”和“矮红棐几乌皮”,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与意象:通过花与家庭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花的美丽与生活的细节,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对亲情的深切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柔软与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美好与生命的延续,代表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篱:代表自然与人类生活的交界,展现自然的美丽。
- 瓶: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珍藏与保护。
- 香绵:寓意着思念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沙绿胆瓶”是指什么? A. 花的颜色
B. 一种花瓶
C. 一种茶具 -
诗人采摘花枝的原因是什么? A. 送给朋友
B. 装饰家居
C. 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视
C. 对自然的恐惧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情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融入了深厚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比较陈维崧与李清照的词作,都表现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情感的细腻,但陈维崧在描写中更注重自然与家庭的融汇,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离愁与思念,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分析》
- 《词的魅力:陈维崧的诗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