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发都门》
时间: 2025-01-26 03:29: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发都门
作者: 李霨 〔清代〕
六年束吏舍,所向困局迫。
出郊兹晨始,豁若樊笼释。
望山怀故栖,遵途感新陌。
回首魏阙高,尘沙黯将夕。
微躯堕世罟,拮据事行役。
岂无四方志,悲与亲爱隔。
旷寂均苦乐,浮生安所择。
起灭情无端,沉思莫能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离开都门、踏上新征途时的复杂心情。作者在官场束缚了六年,心中感到困惑和压迫。今天早晨走出城郊,仿佛从牢笼中释放出来。远望山川,思念故乡,走在新路上感慨万千。回首望去,魏阙高耸,尘沙漫天,似乎暗示着夕阳将至。身处世间如同落网的微小身躯,生活艰难,四处奔波。难道没有志向吗?但与亲友的距离却让人感到悲伤。孤独的生活中,无论是苦还是乐,浮生的选择究竟在哪里呢?起伏的情绪没有尽头,沉思之下又无从抉择。
注释
- 束吏舍:指被束缚在官府的住所,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 豁若樊笼释:形容出门后如同从牢笼中解脱,心情豁然开朗。
- 魏阙:指古代魏国的宫阙,这里象征着都门的繁华与高耸。
- 沉思莫能掷:意为沉思之后无法做出决断,反映出内心的迷茫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霨,清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见解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李霨离开都门之际,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迷茫,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困境。
诗歌鉴赏
《初发都门》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它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表现了作者在离开繁华的都城时的复杂心境。诗的开头,作者提到自己在官场生活的束缚,六年的时光让他感到困惑与压迫。出门时的豁然开朗,仿佛是从牢笼中解脱出来,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内心的挣扎与渴望。
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的思绪转向故乡与亲友,情感愈加复杂。望山怀故栖,意味着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过去生活的怀念。而回首魏阙高,尘沙黯将夕,暗示着他对繁华与现实的反思,似乎预示着一种即将逝去的美好。
诗的最后,作者以沉思作为结束,展示了他在生活中的无奈与迷茫。浮生安所择,起灭情无端,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与对情感起伏的无奈。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李霨作为一个诗人的深邃与敏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六年束吏舍:表达了在官场的无奈与束缚。
- 所向困局迫:说明生活的境遇压迫。
- 出郊兹晨始:走出郊外,开始新的旅程。
- 豁若樊笼释:感受到从困境中解放的喜悦。
- 望山怀故栖:对故乡的思念。
- 遵途感新陌:走在新路上,心中感慨。
- 回首魏阙高:对往日繁华的回忆。
- 尘沙黯将夕:暗示夕阳西下,时光流逝。
- 微躯堕世罟:身处世间如同困于网中。
- 拮据事行役:生活艰难,四处奔波。
- 岂无四方志:内心渴望志向。
- 悲与亲爱隔:与亲友的距离令人悲伤。
- 旷寂均苦乐:生活的孤独与无奈。
- 浮生安所择:对未来的迷茫。
- 起灭情无端:情感的起伏无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喻为被束缚的牢笼,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苦乐”、“悲隔”,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在离开繁华都城之际的复杂情感,反映了个人的困境与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在社会变迁中个体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都门:象征繁华与权力。
- 故乡:代表了作者的归属感与思念。
- 山川:自然的象征,体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尘沙:暗示着现实生活的困扰与纷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六年束吏舍”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官场生活的热爱
- B. 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 C. 对故乡的思念
- D. 对未来的渴望
-
“望山怀故栖”中,作者所怀念的主要是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过去的生活
- C. 朋友
- D. 亲情
-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快乐
- B. 悲伤与迷茫
- C. 愤怒
- D. 宁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登高》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李霨的《初发都门》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但李霨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而杜甫则表现出对时局的忧虑与社会的反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霨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