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相顾》
时间: 2025-01-11 07:59: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使言堪复,常闻行欲先。
比珪斯不玷,修己直如弦。
跬步非全进,吹嘘禀自然。
当令夫子察,无宿仲由贤。
正遇兴邦际,因怀入署年。
坐知清监下,相顾有人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我常听说行动要优先于言辞。就像美玉不应有瑕疵,修身应当像弦一样笔直。每一步前行都不能是全然的进步,夸口只能是自然的禀赋。希望老师能够察觉,没有人能像仲由那样贤德。正值国家兴盛之际,我怀着对任职之年的期待。坐在清明的监视下,回首相顾,发现身边有人。
注释:
- 言堪复:言辞能够承受的意思。
- 比珪斯不玷:比喻人品如玉般无瑕,珪是一种美玉。
- 修己直如弦:修身应像弦一样笔直,形容自我修养的严谨。
- 跬步非全进:微小的进步并不算完全的进步。
- 吹嘘禀自然:夸口是因为本身的天赋。
- 夫子:指代老师,可能是孔子。
- 宿仲由:仲由,指的是孔子的弟子,德才兼备的代表。
- 兴邦际:国家兴盛的时刻。
- 清监:清明的监视,指的是清明的政治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孟翱,唐代诗人,生平不详,诗作颇具哲理性,注重道德修养和个人品德。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盛世,正值国家政治清明,作者意在强调修身与言行一致的重要性,适应当时社会的道德要求。
诗歌鉴赏:
《言行相顾》是一首强调道德与修养的古诗,诗中通过对比与隐喻,引导读者思考言与行的关系。诗的开头便提出了“言堪复”的观点,表明言辞应当有分量,而行动更应优先于言语。这种观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强调了内在修养的必要性。
“比珪斯不玷,修己直如弦”一句,通过比喻展现了理想中的品德修养,强调了自我修身的重要性。此处的“弦”不仅仅是指外在的修养,更是内心的坚定与正直。
接下来的“跬步非全进,吹嘘禀自然”则进一步深化了对个人努力与天赋的思考,提醒人们不要轻言成功,强调脚踏实地的重要性。
最后,诗人以“正遇兴邦际,因怀入署年”收尾,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待,也寓意着个人在国家兴盛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奉献自我的情怀。
整首诗言辞恳切,情感真挚,展现了孟翱对道德修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是唐代诗词中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将使言堪复:引入主题,强调言与行的关系。
- 常闻行欲先:说明行动应当优于言辞。
- 比珪斯不玷:比喻人品应如美玉般无瑕,说明修身的重要性。
- 修己直如弦:自我修养应当严谨。
- 跬步非全进:小的进步不算真正的进步。
- 吹嘘禀自然:夸口只是一种天赋,非努力。
- 当令夫子察:希望老师能够明察。
- 无宿仲由贤:暗示没有人能如仲由般贤德。
- 正遇兴邦际:提到国家的兴盛时期。
- 因怀入署年:表达对任职的期待。
- 坐知清监下:在清明的政治环境中。
- 相顾有人焉:暗示周围有志同道合的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道德修养比作美玉,突出其珍贵稀有。
- 对仗:如“言堪复,行欲先”,形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强调言行一致、修身养德,反映了作者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国家前景的美好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言:代表着表面与承诺。
- 行:象征着实际行动与内在修养。
- 珪:象征着高洁的品德。
- 弦:代表着自我修身的标准与严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言”与“行”哪个更重要?
- A. 言
- B. 行
- C. 两者同等重要
- D. 无关紧要
-
“比珪斯不玷”中的“珪”指代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美玉
- C. 一位贤者
- D. 一种道德
-
诗人希望“夫子”能够做什么?
- A. 赞美他
- B. 识别贤人
- C. 批评他
- D. 帮助他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孟翱的《言行相顾》与王维的《鸟鸣涧》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强调内心修养与自然和谐的诗作。王维更侧重于自然的描写,而孟翱则强调道德修养的内在探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