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乌者取晋叔向城上有乌齐师其遁之谓而作》
时间: 2025-01-26 01:41: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城上乌,群相呼。
群相呼,护其雏。
公侯干城民父母,
官军见贼莫遁逃。
城中之民势亦孤,
安得千金觅壮夫。
城上乌,乌有翮。
东西引雏飞格格,
胡为群来尽红帕。
驱民登城要相杀,
乌啼城头头亦白。
白话文翻译
城上的乌鸦,成群地叫着。
它们叫着,保护着自己的雏鸟。
公侯们在城中干预,民众如同父母,
官军见了贼寇却没有逃跑的勇气。
城中的人们力量单薄,
哪里能用千金去寻找壮汉。
城上的乌鸦,已经长出翅膀。
它们东飞西引,雏鸟在空中飞翔,
为什么成群的乌鸦都用红帕遮住了?
驱使民众登城,互相残杀,
乌鸦在城头鸣叫,头上的羽毛也变白了。
注释
- 乌:指乌鸦,象征着不安和动乱。
- 雏:小鸟,指乌鸦的雏鸟,象征保护的对象。
- 公侯:指权贵,统治者。
- 官军:官府的军队,代表官方力量。
- 壮夫:指强壮的男人,暗指保护者或战士。
- 红帕:可能象征着战乱中的血迹或悲惨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仁,元代诗人,风格多样,擅长描写社会现实与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民生的关怀与对时局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社会动荡的时期,反映了民众的无奈与苦楚。在战乱频繁的年代,城上的乌鸦象征着苍凉与不安,诗人通过乌鸦的叫声映射出人们的悲惨命运与对生存的渴望。
诗歌鉴赏
《城上乌者取晋叔向城上有乌齐师其遁之谓而作》是一首深具社会现实主义色彩的诗作。诗中通过乌鸦的描写,传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对民众困境的同情。开篇的“城上乌,群相呼”立即营造出一种紧张而不安的氛围,乌鸦的叫声似乎在警示着即将到来的灾难。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了城中的人们,强调了他们的孤立无援和对保护的渴望。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统治者的无能,也反映了民众在动乱中生存的不易。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对“官军”的描写更是直指现实,揭示出当时军队的不作为,令人深思。当乌鸦带着雏鸟东飞西引时,诗人用“飞格格”这样的生动描绘,传递出一种无奈与悲哀。最后,诗中提到的“驱民登城要相杀”,更是让人感受到人性在战争中的扭曲与残酷。整体而言,这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生命的思考,对社会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陆仁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上乌,群相呼:乌鸦成群叫唤,暗示动荡不安的局势。
- 群相呼,护其雏:乌鸦在保护自己的雏鸟,象征母爱与保护欲。
- 公侯干城民父母:权贵干涉民众,民众如同家长般无奈。
- 官军见贼莫遁逃:官军面对敌人时的无能与懦弱。
- 城中之民势亦孤:城里的人们力量单薄,孤立无援。
- 安得千金觅壮夫:无力寻找能保护他们的壮汉,表达绝望。
- 城上乌,乌有翮:乌鸦已经具备飞翔的能力,象征希望。
- 东西引雏飞格格:乌鸦带领雏鸟飞翔,生动描绘出自然场景。
- 胡为群来尽红帕:为何群乌鸦遮住红帕,暗含血腥与冲突。
- 驱民登城要相杀:民众被迫登城,互相残杀,体现人性扭曲。
- 乌啼城头头亦白:乌鸦在城头鸣叫,象征着悲惨的结局。
修辞手法
- 拟人:乌鸦被赋予情感,表现出对雏鸟的保护,增强了情感共鸣。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乌鸦象征社会动乱,生动而形象。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乌鸦的形象,深刻揭示了动荡时期民众的苦难与无奈,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未来的迷茫。全诗在悲哀中透出对生命的思考,对人性弱点的批判,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乌鸦:象征战争、死亡与不安。
- 雏鸟:象征无辜的生命与需要保护的对象。
- 红帕:象征战争的血腥与悲剧的景象。
- 城墙:象征防御与孤立,暗含人们的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城上乌”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动荡
- C. 快乐
- D. 富裕
-
“安得千金觅壮夫”中“千金”指的是什么?
- A. 金钱
- B. 人才
- C. 武器
- D. 食物
-
诗中提到的“官军”表现出何种态度?
- A. 勇敢
- B. 无能
- C. 忍耐
- D. 残暴
答案
- B. 动荡
- B. 人才
- B. 无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城上乌者取晋叔向城上有乌齐师其遁之谓而作》与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动荡时期的民生困境。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悲哀,而陆仁的诗则通过乌鸦的形象,集中表现了民众的无助与对生存的渴望。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