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裴中丞》
时间: 2025-01-26 01:46: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裴中丞
作者: 杨巨源 〔唐代〕
六年西掖弘汤诰,
三捷东堂总汉科。
政引风霜成物色,
语回天地到阳和。
清威更助朝端重,
圣泽曾随笔下多。
应笑白须扬执戟,
可怜春日老如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裴中丞在任期间的政绩与风范。诗中提到他在西掖和东堂的两项成就,表现了他在治理国家方面的才干和贡献。政治的风霜使万物各自显露出色彩,话语回响于天地之间,带来春天的温暖。裴中丞的清正威严更加巩固了朝廷的地位,圣明的恩泽也多次出现在他的文章中。诗人感慨白须的老人仍在执戟,似乎在嘲笑他的年纪,而春日的流逝让人感到惋惜。
注释
字词注释
- 西掖:指朝廷的西侧,常用以指代权力中心。
- 弘汤诰:指的是广泛宣扬的法令和政令。
- 三捷:指三次成功的政绩或捷报。
- 物色:指物品和色彩,这里用以比喻政治的成效显现。
- 阳和: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 清威:指清正的威严。
- 圣泽:指皇帝的恩泽。
- 白须:指年老的人的胡须。
- 执戟:意指持有权力或地位。
典故解析
该诗提到的“白须扬执戟”可以看作对老年人的一种戏谑,暗指虽然年纪已大,但仍在职场上坚持奋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巨源,字子华,唐代诗人,生于盛唐,因其作品多描绘政治与人事而受到重视。他的诗风常显现出对社会的关怀和对政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朝时期,政治氛围较为复杂,诗人通过对裴中丞的赞美,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对当权者的期许。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裴中丞为主体,描绘了他在西掖与东堂的政绩,展现出诗人对他治理才能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风霜”、“阳和”,把政治的艰难与春天的生机对比,反映出在政治中,虽有困难,但只要有清明的治理,始终会迎来希望的春天。尤其是最后两句,既有对年迈的感慨,又体现了老一辈人在政治舞台上的坚持与不屈,传递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体的赞美,又体现了对社会未来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六年西掖弘汤诰:说明裴中丞在西掖的工作已经有六年,期间推行了许多重要的政策。
- 三捷东堂总汉科:裴中丞在东堂三次取得政绩,说明他的能力得到认可。
- 政引风霜成物色:政绩的影响如风霜般显著,使得不同的事物都体现出不同的色彩。
- 语回天地到阳和:他的言辞影响天地,带来春天的气息。
- 清威更助朝端重:清正的威严增强了朝廷的权威。
- 圣泽曾随笔下多:他所写的文章中多有皇帝的恩泽体现。
- 应笑白须扬执戟:年长者仍在坚守岗位,似乎在讥讽其年纪。
- 可怜春日老如何:感叹春天已逝,时光流逝让人感到惋惜。
修辞手法
全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政引风霜”和“语回天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对照,展示出政治的艰难与希望的并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裴中丞的赞美,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老年人坚持奋斗的钦佩之情,反映出时代的希望与个人的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霜:象征政治的艰难与挑战。
- 阳和:象征温暖与希望。
- 白须:象征年长者的坚持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杨巨源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西掖”指的是什么?
A. 西方的山
B. 朝廷的权力中心
C. 一个地方名
D. 一种政治制度 -
“清威更助朝端重”中“清威”指什么?
A. 清明的天气
B. 清正的威严
C. 清新的空气
D. 清澈的河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对比杨巨源的《上裴中丞》和杜甫的《春望》,可以看出两者都表达了对政治现状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但在情感基调上,杨巨源更多的是赞美与钦佩,而杜甫则充满忧虑与失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巨源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