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山居诗同弟寒将作 其三》
时间: 2025-01-10 22:51: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插花山居诗同弟寒将作 其三
作者:马思赞 〔清代〕
最爱西风换夹衣,一番秋色到柴扉。
不除衰草留虫语,但扫空阶候叶飞。
带角未妨菱稍贵,然萁或恐豆旋稀。
直愁恼乱比邻意,珍重儿童唤鸭归。
白话文翻译
我最喜欢西风来时,换上夹衣,秋色已悄然来到柴门前。
虽然不除衰草,留住虫鸣,但只打扫空阶,静候落叶飞舞。
带着角的菱角未必显得多么贵重,然而豆荚可能会因为稀少而忧愁。
我只怕会惹恼邻居的心情,珍惜那些孩子们,呼唤鸭子回家。
注释
- 夹衣:一种秋天穿的衣服,表明天气变凉。
- 柴扉:柴门,指的是乡村小屋的门。
- 衰草:枯萎的草,象征秋冬的到来。
- 虫语:虫鸣声,表现秋虫的鸣叫。
- 菱:水生植物,带角的菱角通常指成熟的菱。
- 萁:豆类植物的叶子,豆荚。
- 恼乱:烦恼、困扰。
- 儿童:小孩,代表了纯真的一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思赞,清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乡村生活,兼具细腻的情感和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秋季的山居生活中写成,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邻里和谐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对自然的热爱。开头两句以“西风”“秋色”引入,传达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忧伤的情感。诗人通过对“夹衣”的描写,表现了天气的变化,暗示着时光的流逝。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描写衰草与虫语,勾勒出一种宁静的秋日氛围。诗人在这里以静态的景色反映了内心的感受。
诗中提到的菱和豆,象征着丰收与贫乏,表现了诗人对生活中物质与精神的思考。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邻里的关心及儿童的珍惜,传达出一种温暖的人际关系与和谐的乡村生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人情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最爱西风换夹衣:诗人最喜欢西风吹来时,换上适合的夹衣,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一番秋色到柴扉:秋天的色彩悄然降临到自己居住的小门前。
- 不除衰草留虫语:不打理衰败的草地,让虫鸣声继续响起,表现出对自然状态的放任。
- 但扫空阶候叶飞:只打扫空荡的阶梯,静静等待落叶的飘飞。
- 带角未妨菱稍贵:即使水边的菱角带有角,亦未必显得珍贵。
- 然萁或恐豆旋稀:然而豆荚可能会因为数量稀少而让人担忧。
- 直愁恼乱比邻意:直担心会惹恼邻居的情绪。
- 珍重儿童唤鸭归:珍惜孩子们的天真,呼唤它们带鸭子回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风、虫鸣等自然现象比作生活的状态,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通过“虫语”表现自然的情感,使景物更生动。
- 对仗:如“带角未妨菱稍贵,然萁或恐豆旋稀”,对称的结构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秋天的感悟,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意象分析
- 西风:象征秋天的凉爽与变化。
- 夹衣:象征对生活变化的适应。
- 衰草:象征岁月的流逝与自然的轮回。
- 虫语:传达出秋天的宁静与生命的延续。
- 菱、豆:象征着农田的收获与生活的富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马思赞
D. 白居易 -
“不除衰草留虫语”中的“虫语”指的是什么?
A. 鸟鸣
B. 昆虫的叫声
C. 风声
D. 水流声 -
诗中提到的“夹衣”主要是指什么季节的衣服?
A. 夏季
B. 秋季
C. 冬季
D. 春季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马思赞 vs. 王维:二者均描绘自然景色,但马思赞更注重生活细节的描写,而王维则更具哲理性的思考。
- 马思赞 vs. 杜甫:杜甫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而马思赞则更偏向于个人的田园生活情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田园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