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元襄王第诗》

时间: 2025-01-11 09:02:21

伏轼窥东苑,收泪下玉桥。

昔时方毂处,于今共寂寥。

夹池犹袅袅,仙榭尚迢迢。

一同西靡柏,徒思芳树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入元襄王第诗
作者: 萧子范 〔南北朝〕

伏轼窥东苑,收泪下玉桥。
昔时方毂处,于今共寂寥。
夹池犹袅袅,仙榭尚迢迢。
一同西靡柏,徒思芳树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元襄王第的感受。他在东苑的月下,忍不住流泪,走下玉桥。曾经热闹的地方,如今却是寂寥无声。池水仍然轻轻摇曳,仙人楼阁依旧遥远。如今与昔日相对的唯有西边的柏树,空余对芳香树木的思念。

注释:

  • 伏轼:指在桥上俯视的姿势。
  • 东苑:指东边的园林。
  • 玉桥:形容桥的美丽。
  • 方毂:指曾经热闹的地方。
  • 寂寥:形容孤独、冷清。
  • 夹池:指池塘两边的景致。
  • 袅袅:形容水波轻柔。
  • 仙榭:指仙人居住的楼阁。
  • 迢迢:形容遥远。
  • 西靡柏:指西边的柏树,象征孤独。
  • 芳树萧:芳香的树木,表示思念的对象。

典故解析:

此诗中的“东苑”与“玉桥”可以理解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而“仙榭”则常常象征着理想中的安宁和美好。诗中提到的“芳树”可能暗指对往日情感的寄托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萧子范,字子范,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历史沧桑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是社会动荡、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寄托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入元襄王第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强烈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时光流逝的无奈。开头的“伏轼窥东苑,收泪下玉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景的欣赏,也有对曾经快乐时光的追忆。接下来的“昔时方毂处,于今共寂寥”则直接表明了过去的热闹与现在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引发读者的共鸣。诗中“夹池犹袅袅,仙榭尚迢迢”,描绘了环境的静谧与美好,然而这种美好却是遥不可及的,这种矛盾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一同西靡柏,徒思芳树萧”则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西边的柏树成为孤独的象征,芳香的树木则是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与情感的层层递进,营造出一种淡淡的伤感与怀旧氛围,使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伏轼窥东苑:在桥上俯瞧东园,表现了对美景的向往。
    • 收泪下玉桥:忍住泪水走下美丽的桥,显示了内心的情感挣扎。
    • 昔时方毂处:曾经热闹的地方,如今显得格外冷清。
    • 于今共寂寥: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与现实的失落。
    • 夹池犹袅袅:池水依旧轻轻摇曳,暗示生命的继续。
    • 仙榭尚迢迢:仙人居所仍然遥远,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 一同西靡柏:西边的柏树,与孤独感相连接。
    • 徒思芳树萧:空余对美好事物的思念,渲染了情感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把桥比作玉,象征美丽和珍贵。
    • 拟人:池水似乎在轻轻摇曳,给人以生命的感觉。
    • 对仗:在句式上形成工整的对比,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东苑:象征美好的回忆。
  • 玉桥:象征美丽与珍贵的过去。
  • 夹池:自然美与生命的延续。
  • 仙榭:理想与追求的象征。
  • 西靡柏:孤独与思念的代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伏轼窥东苑”中的“伏轼”指的是: A. 坐着的姿势
    B. 俯视的姿势
    C. 行走的姿势

  2. 诗中提到的“玉桥”象征: A. 普通的桥
    B. 美丽与珍贵
    C. 古老的桥

  3. “夹池犹袅袅”中“袅袅”表现了: A. 池水的宁静
    B. 池水的波动
    C. 池水的冷漠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 李白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萧子范的《入元襄王第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现了对孤独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虽然风格上有所不同,但主题上却有相似之处,都是在静谧的环境中引发深刻的情感思考。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全集》
  • 《古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