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 其二 舟中偶见有感,和罗弘载韵》
时间: 2025-04-28 15:12: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限凭栏。一泓秋水,两点春山。照影轻盈,盘龙新髻,青雀丫鬟。柔枝煞是堪攀。憨笑处琵琶暗弹。白草黄沙,昏鸦冷雁,曾否开颜。
白话文翻译:
无尽的思绪在栏杆前徘徊。一汪秋水,映出两座春山的倒影。水面轻盈如影,仿佛是盘起的新髻,青雀丫鬟在旁侍候。柔软的枝条真是令人忍不住想去攀折。在憨笑的地方,琵琶正轻声弹奏。白色的草丛与黄色的沙地,昏鸦与冷雁,你曾否露出笑颜?
注释:
字词注释:
- 凭栏:倚靠在栏杆上,表示思绪的沉浸。
- 一泓秋水:指一片清澈的秋天的水面。
- 两点春山:指远处两座春天的山丘,形象生动。
- 照影轻盈:水面映出的影子轻巧而灵动。
- 盘龙新髻:形容女子的发髻如盘龙般优美。
- 青雀丫鬟:青雀是古代一种美丽的鸟,丫鬟是女仆,形容女子的侍从。
- 柔枝煞是堪攀:柔软的树枝让人想要攀折。
- 憨笑:憨态可掬的微笑。
- 琵琶暗弹:指悄悄地弹奏琵琶。
- 白草黄沙:指白色的草丛和黄色的沙地。
- 昏鸦冷雁:指傍晚的乌鸦和冷淡的雁群,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意境。
典故解析:
- 琵琶:古代乐器,常用于抒情。此处暗示音乐和情感的结合。
- 青雀:象征美丽与青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元恺,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天,诗人舟中偶然看到的景象激发了他的思考与感慨。诗中融入了对自然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柳梢青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诗人在舟中凭栏而立,面对秋水与春山,心中思绪万千。开篇的“无限凭栏”不仅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的静谧,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接着,诗人描绘了水面上的两点春山,展现了大自然的灵动与美丽。逐步展开,诗中出现的“盘龙新髻”和“青雀丫鬟”则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仿佛在描绘一位美丽的女子,既是自然的化身,也是诗人的情感寄托。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生活的思考,憨笑处的琵琶暗弹增添了音乐的韵味,似乎在唤起诗人对往昔的回忆与感慨。最后两句“白草黄沙,昏鸦冷雁,曾否开颜”不仅描绘了萧条的秋景,更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诗人在美好的自然景色中,感受到的却是内心的孤寂与追忆,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限凭栏:表明诗人思绪的无尽。
- 一泓秋水,两点春山:描绘了水的清澈与山的秀丽。
- 照影轻盈:展现了水面上轻巧的影子,富有动感。
- 盘龙新髻,青雀丫鬟:形象化女子的美丽,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 柔枝煞是堪攀: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憨笑处琵琶暗弹:音乐的细腻与情感的表达。
- 白草黄沙,昏鸦冷雁:萧条的意境,呼应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盘龙新髻”用以形容女子的发髻。
- 拟人:如“琵琶暗弹”赋予乐器以情感。
- 对仗:如“白草黄沙,昏鸦冷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水:象征宁静与深邃的思考。
- 春山:象征生机与希望。
- 琵琶:音乐与情感的结合。
- 白草黄沙: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无限凭栏”中“凭栏”指的是什么?
A. 站立 B. 倚靠 C. 远眺 -
诗中提到的“琵琶”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音乐 C. 自然 -
诗歌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董元恺的《柳梢青 其二》与李白的《月下独酌》有相似之处,均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与内心的孤独之感。李白的豪放与董元恺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更显豪情万丈,后者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