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时间: 2025-01-27 04:04:14意思解释
望江南
作者: 李石 〔宋代〕
原文展示:
重阳日,四面雨垂垂。
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路上水平脐。
渰浸倒东篱。茱萸胖,黄菊湿齑齑。
落帽孟嘉寻蒻笠,漉巾陶令买蓑衣。
都道不如归。
白话文翻译:
重阳节这天,四周都在下着细雨。
在戏马台前,泥水拍打着马肚子;在龙山路上,雨水把小路淹没。
东篱的菊花正被雨水浸泡,丰硕的茱萸和湿润的黄菊分外娇嫩。
落下帽子的孟嘉在寻找草笠,陶渊明则在市场上买蓑衣。
人们都说远不如回家好。
注释:
- 重阳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传统节日。
- 戏马台:古代供人玩马的地方。
- 泥拍肚:形容马踩在泥水中的情形。
- 龙山路:可能指某地的山路。
- 渰浸:浸泡、淋湿。
-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通常与菊花有关,典出陶渊明。
- 茱萸:一种植物,象征重阳节的习俗。
- 黄菊:指秋天盛开的菊花,象征着重阳节。
- 落帽孟嘉:孟嘉是古代诗人,因雨落帽子而寻求遮盖。
- 漉巾陶令:陶渊明,古代著名隐士和诗人,形容他在雨中购买蓑衣以防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石,宋代词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重阳节,表达了作者对节日的感受和对归家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
诗歌鉴赏:
《望江南》通过描绘重阳节中细雨绵绵的景象,展现了浓厚的秋意和诗人的内心情感。诗中细腻的景物描写,如“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路上水平脐”,不仅生动地展现了当日的天气和环境,也暗示了生活中的艰辛与无奈。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归家的渴望。尤其是最后一句“都道不如归”,将整首诗的情感升华,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在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愈加显得深刻,反映出人们在节日中对团圆、亲情的追求,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阳日,四面雨垂垂:开篇点明时节和气候,营造出一种沉闷的氛围。
- 戏马台前泥拍肚:描绘了雨天马匹在泥水中玩耍的生动场景,给人以生活的真实感。
- 龙山路上水平脐:进一步深化了雨水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
- 渰浸倒东篱:表达了雨水的浸泡,暗示着生机与凋零的交替。
- 茱萸胖,黄菊湿齑齑:以细腻的描写展现秋天的丰收,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
- 落帽孟嘉寻蒻笠,漉巾陶令买蓑衣:通过历史典故,体现对古人生活的感怀。
- 都道不如归:总结全诗,抒发了归家的愿望与对安宁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结合,增添诗的层次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落帽孟嘉寻蒻笠,漉巾陶令买蓑衣”,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们在节日中对团圆与亲情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重阳:象征团圆与思念。
- 雨:暗示困境和情感的沉重。
- 菊花:象征高洁与坚韧。
- 茱萸:象征重阳节的习俗与传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望江南》的作者是谁?
- A. 陶渊明
- B. 李石
- C. 杜甫
-
重阳节通常是在农历的哪个月?
- A. 八月
- B. 九月
- C. 十月
-
诗中提到的“茱萸”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重阳节的习俗
- C. 离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秋夕》——杜牧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比,李石的《望江南》更侧重于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而王维则更强调情感的直接表达。两者共同反映了对故乡和家人的深切思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