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
作者: 陈永正
去年小别频吩咐,
今年握手终无语。
同抱半衾寒,
半装谁更看。
浦边舟欲度,
斜月愁眉妒。
休更梦家山,
昙花中夜残。
白话文翻译:
去年小别时我们频频叮嘱,
今年再见却无话可说。
同床共被却只剩半边温暖,
谁又能看到剩下的那一半?
江边的小船想要渡过,
斜月似乎在嫉妒我们的愁眉。
别再梦见故乡的山水,
昙花在夜里已经凋残。
注释:
字词注释:
- 小别:短时间的分别。
- 吩咐:叮嘱,嘱托。
- 衾寒:被子一半冷,一半温暖,象征着情感上的距离。
- 浦边:江边,水边。
- 嫉妒:在此指斜月似乎对诗人愁苦的情绪感到妒忌。
- 昙花:一种花,夜间开放,早晨凋谢,象征短暂的美好。
典故解析:
- 昙花:常用作象征短暂的美好与转瞬即逝的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永正,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著称,作品多探讨人生、爱情和自然的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是在经历了一段感情的波折后所作,反映了对往昔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菩萨蛮》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与爱人之间的疏离与思念。开篇的“去年小别频吩咐”,将时间拉回到往昔,让人感受到那段亲密关系的温暖与期盼。然而,时光流逝,重逢时却“终无语”,突显了情感的变迁与隔阂。诗中“同抱半衾寒”极具意象,描绘了内心的孤独与寒冷,甚至被子的一半都显得不再温暖,暗示了两人心灵的距离。
接下来的“浦边舟欲度,斜月愁眉妒”,则通过自然景象映射内心情感的复杂。斜月不仅仅是时间的指示,更是情感的映照,似乎在见证着这份无奈与愁苦。最后的“休更梦家山,昙花中夜残”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告别,昙花的短暂象征着爱情的脆弱与易逝,给人以深刻的惆怅和思考。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陈永正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感情时的脆弱和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年小别频吩咐:去年分别时,言语间充满了叮咛与关心。
- 今年握手终无语:重逢时却无话可说,表明了情感的疏离。
- 同抱半衾寒:同床共被却只剩半边的温暖,暗示心灵的距离。
- 半装谁更看:暗示了情感的隐晦,谁还能看见彼此的心?
- 浦边舟欲度:江边的小船想要渡过,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
- 斜月愁眉妒:斜月似乎在嫉妒诗人的愁苦,映衬内心的复杂情感。
- 休更梦家山:告诫自己别再梦见故乡与过去的美好。
- 昙花中夜残:昙花一现,象征着短暂的美好与凋谢,反映出情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昙花”比喻爱情的短暂与脆弱。
- 拟人:斜月被赋予了情感,似乎在嫉妒人的愁苦。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怀念与无奈,揭示了时光流逝带来的疏离感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别:象征着情感的分离。
- 衾寒:反映内心的孤独。
- 斜月:象征着时间与情感的流逝。
- 昙花:象征短暂的爱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去年小别频吩咐”中的“频吩咐”是什么意思? A. 很少
B. 经常
C. 一次
D. 总是 -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昙花”象征着__。
-
判断题: 诗中“同抱半衾寒”表达了诗人与爱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B
- 短暂的美好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与陈永正《菩萨蛮》均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眷恋,但李清照的词更显婉约柔情,而陈永正的则更显直白与沉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现代诗词选》
- 《陈永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