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其一》

时间: 2025-01-26 01:57:06

憔悴可怜今夜月。

明宵便照人离别。

月也不教圆。

知人■可怜。

相逢无一语。

欲诉从何许。

辜负好花时。

鹃啼春未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 其一
作者: 傅熊湘 〔清代〕

憔悴可怜今夜月,
明宵便照人离别。
月也不教圆,
知人可怜。
相逢无一语,
欲诉从何许。
辜负好花时,
鹃啼春未知。


白话文翻译:

今夜的月亮让人憔悴可怜,
明天晚上月光将照亮人们的离别。
月亮也不教人如何圆满,
只知道人是多么可怜。
相逢时却无言可说,
想要倾诉又不知从何说起。
辜负了这美好的花季,
只听见杜鹃在春天啼鸣,却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注释:

  • 憔悴: 指心情忧伤、神情不佳。
  • 可怜: 形容令人怜惜、可悲。
  • 明宵: 明天的晚上。
  • : 此处指月亮的圆满,隐喻人际关系的完美。
  • 辜负: 辜负、错过,指没有珍惜。
  • 鹃啼: 杜鹃鸟的鸣叫,常与春天的离别联系在一起。

典故解析:

“杜鹃啼”有典故来源,古代文学中常将杜鹃的啼叫与离别、悲伤相联系。杜鹃在春天时啼叫,常被认为是对流亡者的哀悼,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傅熊湘,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其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离别之际,诗人借助月亮的意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惋惜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菩萨蛮 其一》以月亮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感受。开头“憔悴可怜今夜月”,月亮的出现不仅是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心境的写照。月光照耀,映照出离别的孤独与无奈。接着,诗人用“明宵便照人离别”来预示即将到来的分别,似乎月亮也成了离别的见证者。然而,月亮的圆缺与人情的聚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感慨“月也不教圆”,表明即使有美好的月光,也无法弥补人心的孤独与离愁。

诗中的情感层层递进,从对月亮的感慨,转向对相逢的无奈,“相逢无一语,欲诉从何许”更是将内心的孤寂与无助表达得淋漓尽致。最后一句“鹃啼春未知”则点出了时间的流逝与变迁,即使春天来临,杜鹃的啼鸣也无法让人忘却离别的痛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思考与感怀,使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触摸到人情的脆弱与珍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憔悴可怜今夜月: 诗人感到月亮的美丽深深触动了自己的心灵,反映出内心的憔悴与悲伤。
  2. 明宵便照人离别: 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离别,暗含一种无奈和伤感。
  3. 月也不教圆: 月亮的圆缺象征着人际关系的无常,无法保留美好。
  4. 知人可怜: 月亮虽美,却更让人感到可怜,暗示人心的孤独。
  5. 相逢无一语: 形容相聚时的沉默,内心话语却无从倾诉。
  6. 欲诉从何许: 想要倾诉的心情,却找不到合适的方式。
  7. 辜负好花时: 对美好时光的悔恨,错过了花开的瞬间。
  8. 鹃啼春未知: 杜鹃的啼鸣与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离别的伤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月亮比作离别的见证者。
  • 拟人: 月亮被赋予了情感,能感知人间的离愁。
  • 对仗: 全诗结构工整,尤其在对偶句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孤独展开,表现了在美好的自然景色中隐藏的深切人情,令人在感叹自然之美的同时,感受到人际关系的脆弱与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月亮: 象征着孤独与离别,同时也代表着美好与记忆。
  2. 杜鹃: 代表离别的哀伤,常与春天的失落联系在一起。
  3. : 象征青春和美好时光,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遗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憔悴可怜今夜月”中的“憔悴”是什么意思?

    • A. 美丽
    • B. 忧伤
    • C. 快乐
  2. 诗人用月亮比喻什么?

    • A. 自然
    • B. 离别
    • C. 朋友
  3. 诗中提到的“鹃啼”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离别的哀伤
    • C. 春天的到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写月亮,但李白的诗歌更显豪情与洒脱,而傅熊湘的《菩萨蛮》则更显细腻与感伤,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古典诗词欣赏》
  • 《现代诗词与古诗词比较研究》

以上资料可帮助深入理解诗词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