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曾仲锡承议食蜜渍生荔支》

时间: 2025-01-11 02:47:19

代北寒齑捣韭萍,奇苞零落似晨星。

逢盐久已成枯腊,得蜜犹疑是薄刑。

欲就左慈求拄杖,便随李白跨沧溟。

攀条与立新名字,儿女称呼恐不经。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次韵曾仲锡承议食蜜渍生荔支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代北寒齑捣韭萍,奇苞零落似晨星。
逢盐久已成枯腊,得蜜犹疑是薄刑。
欲就左慈求拄杖,便随李白跨沧溟。
攀条与立新名字,儿女称呼恐不经。


白话文翻译:

北方的寒腌菜捣成韭菜和水萍,奇异的花苞零落得像晨星一样。
碰到盐的时间久了已成干腊,尝到蜜的滋味却还担心是薄刑。
想去找左慈求一根拄杖,便随李白一起渡过沧海。
攀着枝条给新生的事物命名,儿女的称呼恐怕不太妥当。


注释:

  • 寒齑:寒冷地区的腌菜,指代北方的咸菜。
  • 韭萍:韭菜和水萍,这里可能是指一种简单的菜肴。
  • 奇苞:奇特的花苞。
  • 薄刑:指轻微的惩罚,这里引申为对美味的怀疑。
  • 左慈:指古代道士,传说能长生不老。
  • 李白:著名诗人,以豪放著称,常与酒、月、海联系在一起。
  • 儿女称呼:指后代对新事物的称呼。

典故解析:

  • 左慈:左慈是《太公兵法》中提及的道士,常被视为道教的象征,追求长生。
  • 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代表了豪放飘逸的诗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也有婉约,作品充满了人生哲理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苏轼与曾仲锡的友谊之中,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美食的热爱。诗中提到的蜜渍荔支,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次韵曾仲锡承议食蜜渍生荔支》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诗,展现了苏轼对美食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开头的“代北寒齑捣韭萍”,勾勒出一种北方朴素的饮食,给人一种质朴自然的感觉。接下来的“奇苞零落似晨星”,则以诗意的比喻展现了自然的美,令人联想到清晨微露的清新。诗中提到的“得蜜犹疑是薄刑”,则在幽默中流露出对美食的珍视,仿佛美味与惩罚之间的微妙关系。后半部分的“欲就左慈求拄杖,便随李白跨沧溟”,展现了诗人对道家文化的向往,以及与李白的志趣相投,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气质。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新生事物的期待和对后代称呼的担忧,流露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既有生活的细腻描写,又蕴含对人生的深刻思考,给人以启示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代北寒齑捣韭萍:写北方的寒冷地区,简单的腌菜与平常的食物,反映了生活的朴实。
  2. 奇苞零落似晨星:用晨星比喻零落的花苞,展现了自然之美。
  3. 逢盐久已成枯腊:盐腌制的时间过长,反映出对食物的珍惜与变化。
  4. 得蜜犹疑是薄刑:尝到蜜的甜美,却怀疑其背后是否有代价,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警惕。
  5. 欲就左慈求拄杖:想寻求道家的长生之道,体现了对生活哲学的探求。
  6. 便随李白跨沧溟:愿意跟随李白的洒脱,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7. 攀条与立新名字:与新生事物建立联系,体现出对未来的期待。
  8. 儿女称呼恐不经:对后代称呼的担忧,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苞比喻为晨星,增添了诗的美感。
  • 对仗:如“欲就左慈求拄杖,便随李白跨沧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对美食的珍视表现得夸张而幽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食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同时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对未来的期待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齑:象征生活的朴素与艰辛。
  • 晨星:代表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希望。
  • :象征美好与甜蜜的生活。
  • 拄杖:象征对长生与智慧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奇苞”指的是: A. 奇特的花苞
    B. 奇怪的食物
    C. 奇妙的梦境

  2. “欲就左慈求拄杖”中的“左慈”是: A. 一位诗人
    B. 一位道士
    C. 一位皇帝

  3. 诗中提到的“蜜”象征什么? A. 生活的苦涩
    B. 美好与甜蜜
    C. 道德的沦丧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 《赤壁赋》:苏轼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赤壁赋》与《次韵曾仲锡承议食蜜渍生荔支》均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但前者更侧重于历史与哲理的思考,后者则更关注日常生活的细腻与美好。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