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读《山海经》》

时间: 2025-01-22 09:13:18

子政洵奇逸,妙算穷阴阳。

淮南枕中诀,养炼岁月长。

岂伊臭浊中,争此顷刻光。

安知青藜火,丈人非中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子政洵奇逸,妙算穷阴阳。
淮南枕中诀,养炼岁月长。
岂伊臭浊中,争此顷刻光。
安知青藜火,丈人非中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子政的奇特逸趣,他的妙算可以穷尽阴阳之理。淮南的秘诀在于枕边的诀语,修炼的时光也因此变得悠长。在那浑浊的环境中,难道他只是在争夺这一刻的光明吗?又怎能知道青藜的火焰中,隐士的智慧并非只是简单的中庸之道呢?

注释:

  • 子政:指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子贡,代表着智慧与才华。
  • 洵奇逸:洵,确实;奇逸,奇特而超脱。
  • 妙算:高明的计算或推算。
  • 阴阳:道教哲学中的基本概念,代表相反的两种力量。
  • 淮南:古地名,今安徽一带,代表修炼的地方。
  • 枕中诀:比喻心中的秘诀。
  • 青藜火:青藜是一种植物,火焰象征智慧或灵性。
  • 丈人:古代对隐士或高人长辈的尊称。
  • 中黄:可能指平庸或普通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曾任多地官职,因其才华横溢而享有盛名。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的闲暇之际,受到《山海经》的启发。诗中表达了对古代智者的崇敬和对修炼之道的探索,反映出他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道家思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苏轼的《和陶读《山海经》》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对古代智者和修炼的深刻理解。开头两句“子政洵奇逸,妙算穷阴阳”,将我们引入一个充满智慧的世界。子政象征着追求真理和智慧的人,强调了对阴阳哲学的深刻理解。这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追溯,也是对自身修炼的自省。

“淮南枕中诀,养炼岁月长”则进一步阐释了修炼的意义。淮南的秘诀在于心中所持,岁月的积累才是修炼的真实体现。接下来的“岂伊臭浊中,争此顷刻光”,在质疑世俗繁杂的同时,诗人提醒我们要看清瞬间的光辉与其背后的本质。

最后的“安知青藜火,丈人非中黄”则是对隐士智慧的肯定。青藜火象征着纯净的智慧,而丈人的存在则表明,真正的智慧并不在于表面的平庸,而在于深厚的内涵与修为。这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引导读者思考智慧与修炼的真正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子政洵奇逸:子政的智慧确实独特而超然。
  2. 妙算穷阴阳:他的高明算计可以探究阴阳的变化。
  3. 淮南枕中诀:淮南的秘密在于心中所持的诀语。
  4. 养炼岁月长:通过修炼,时间得以延续和积累。
  5. 岂伊臭浊中:岂只是在浑浊的环境中追求光明?
  6. 争此顷刻光:难道只是为了争夺眼前的光辉吗?
  7. 安知青藜火:又怎能知道青藜的火焰?
  8. 丈人非中黄:隐士的智慧并非普通的见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智慧比作青藜火,强调其珍贵与独特。
  • 对仗:如“臭浊中”与“顷刻光”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反问:通过反问引导读者思考,增加诗的深度和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智慧的追求与修炼的意义,强调了内在的精神修炼与对外界浑浊的超越,传达出一种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子政:象征智慧。
  • 淮南:修炼与智慧的故乡。
  • 青藜火:象征灵性与启迪。
  • 丈人:代表隐士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句体现了智慧的追求? A. 子政洵奇逸
    B. 岂伊臭浊中
    C. 安知青藜火
    答案:A

  2. “淮南枕中诀”中的“诀”指的是什么? A. 书籍
    B. 秘诀
    C. 笔记
    答案:B

  3. 诗中体现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修炼与智慧
    C. 自然景色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描绘隐逸与自然,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展现山水之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海经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