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还岭海》

时间: 2025-01-11 06:17:15

别君沧海上,况是暮秋天。

乱叶惊离席,孤云逐去船。

荔枝瘴雨外,椰叶夕阳边。

回首风尘隔,相思共渺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人还岭海
作者:王恭

别君沧海上,况是暮秋天。
乱叶惊离席,孤云逐去船。
荔枝瘴雨外,椰叶夕阳边。
回首风尘隔,相思共渺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离别的愁绪。诗人在广阔的海面上送别朋友,正值秋天,天色渐暗。纷乱的落叶让人感到不安,孤独的云彩随着船只飘去。在荔枝树下的瘴气和夕阳映照下的椰子树旁,诗人回首往昔,感受着尘世的隔离,心中充满了对朋友的思念。

注释:

  • 沧海:指广阔的海洋,象征离别的远方。
  • 暮秋天:指秋末冬初的时节,天气渐冷,象征时光流逝。
  • 乱叶:形容秋天落叶纷飞,暗示离别的伤感。
  • 孤云:孤独的云,代表诗人的孤寂。
  • 荔枝:一种热带水果,常与美好生活联系在一起。
  • 瘴雨:指潮湿的气候,多指热带湿气引起的疾病。
  • 椰叶:指椰子树的叶子,常见于热带地区。
  • 风尘隔:表示世事的纷扰与隔阂。
  • 相思共渺然:表达思念之情的渺小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恭,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被记载,主要以诗歌见长。他的诗风清新,常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与友人分别之际,正值秋冬交替之时,诗人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忧伤交织,体现了一种对友情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人还岭海》是一首充满离愁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精巧结合,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复杂情绪。诗的开头以“别君沧海上”引入,直接触及送别的主题,海洋不仅是离别的背景,更象征着无尽的思念与距离。接着,“况是暮秋天”将时节的变迁与离别的悲哀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诗中“乱叶惊离席”一句,描绘了秋风中落叶飞舞的情景,恰如人心的震荡与不安,这种自然的动荡与人的情感相呼应,突显了离别带来的心灵震荡。接下来的“孤云逐去船”,进一步渲染了孤独的情感,孤云与船的漂浮,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漂泊。

“荔枝瘴雨外,椰叶夕阳边”两句,诗人以荔枝与椰叶的对比,展现了热带的风光与离别的愁绪交织,荔枝象征着美好与希望,而瘴雨则暗示着生存环境的艰难,椰叶在夕阳的映照下,似乎在诉说着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

最后两句“回首风尘隔,相思共渺然”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风尘的隔阂让思念显得无比渺小,似乎在无尽的时光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变得遥不可及。整首诗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又有深厚的情感寄托,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别君沧海上:在海边送别朋友,直接表明离别的场景。
  • 况是暮秋天:强调送别时节的寒冷与萧瑟,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 乱叶惊离席:落叶的纷飞让人心中不安,暗示离别的痛苦。
  • 孤云逐去船:孤云随船而去,表现诗人的孤独感。
  • 荔枝瘴雨外:荔枝在瘴气外,象征美好与艰难的对比。
  • 椰叶夕阳边:夕阳下的椰叶,表现宁静与思念。
  • 回首风尘隔:回望过去,感叹尘世的隔阂。
  • 相思共渺然:思念之情在时间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海洋、孤云等自然景物比喻人生的离别与孤独。
  • 对仗:如“荔枝瘴雨外,椰叶夕阳边”,展现诗的工整与对称美。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诗歌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与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沧海:象征广阔与离别。
  • 落叶:暗示时光流逝与情感的无常。
  • 孤云:代表孤独与无依无靠。
  • 荔枝:美好与希望的象征。
  • 椰叶:热带的生命力与温暖。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风景,也暗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丰富了诗的情感层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别君沧海上”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送
    • B. 离愁
    • C. 期待
  2. “孤云逐去船”中的“孤云”象征了什么?

    • A. 朋友
    • B. 孤独
    • C. 船只
  3. 诗中提到的“荔枝”主要象征:

    • A. 美好
    • B. 痛苦
    • C. 离别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送友人》

诗词对比: 对比王恭的《送人还岭海》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涉及离别与思念,但王恭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与情感的融合,而杜甫则通过更深的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对社会动荡的感慨。

参考资料:

  1. 王恭《古诗词选》
  2. 《明代诗人研究》
  3. 《古诗词鉴赏指南》